“石公子打算跟大家筹多少银子?”一个小店主问。
“三万两。”
屋里的嘈杂声越来越大了,龟缩在人群中的秦府亲信暗中诧异,不是四万两吗?
“石公子,您说得好是好。可最近的事我们也都听说了,尤其是玳瑁阁匠人全部搐,还有人天天上门逼债,老东家也病倒了。前两天的银子数量小,玳瑁阁勉强还得上。可三万两是个大数目,就算大伙儿给得出,也要看看玳瑁阁有没有那个本事挣钱啊。”那个小店主说。
没有钱,更没有人,还开什么店。
齐震正等着有人这么问,听到这话就微笑起来。
“奉叔,劳烦您把账本都拿过来。”奉叔就是玳瑁阁的账房,他和老管家一起走过来,把高高一摞账本抱到主席台上。
“族叔接手至今已二十六年,这些都是历年的账本。,我想请一位懂账房的高邻来看看这些账本。”齐震说。
人群轻微骚动了一阵,有人跑了出去,很快就带进一个夹着算盘的中年男子。
这是一家布坊的掌柜,姓丁。齐震让他随意挑出几本,粗略估算一下每年净收入。一阵急雨般的算盘珠子拨弄声之后,丁掌柜报出了几个数。
奉叔递过去一张纸,上面列着年份和净收入。丁掌柜比对了,数字大致相同,基本为每年十万。
齐震将纸条上的数念给众人听,大家都震惊了。
净利十万两!不愧是百年老字号!怪不得珍宝斋要吃下玳瑁阁。
“大家看清了,奉叔的计算应是不差的。丁掌柜,烦请核对余下的。时辰有限,为示公平,石某请来了京城商会几位理事,为大家算一笔账。”齐震手一挥。
几个头戴嵌玉瓜皮帽、身穿绸缎员外衫的白胡子老头走了进来。坐下后,为首的开门见山道:“玳瑁阁百年传承,各种手艺都记在雕工册子里。我们几个老大致合计了下,往少了算,册子价值两万银子。”
黄金有价玉无价,一件上好玉器价值可达数万两,祖传绝学才两万,真是给少算了。
密不外露的东西就这么交给别人看,幸亏是大家推举出来的理事。不过,既诗开招股,一切都要让大伙知道不是么。
“两日来用这个册子做抵,一共筹了两千两的高利银,要扣掉。所以,这个册子按一万八算。”老头儿说。
他喝了口水又道:“玳瑁阁还有些未完工的玉器,如果最后让人上光……”
人声鼎沸起来,老国公爷的亲信瞪大了眼睛。
不是说玳瑁阁连个玉渣也不剩了,还有匠人也都让珍宝斋挖走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