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村是一个原始的自然农业村,主要收入就是村民靠种地种田谋生计,现在地里的玉米、花生、水稻等村民赖以为生的作物受灾,对绝大部分村民来说是一个灭顶之灾。严重的旱灾发生以来,村民们也自发积极地组织起来抗旱救灾,自我挽救损失,先是把所有山塘的蓄水用来灌溉稻田,可是旱情太过严重,高温持续时间过长,最后所有山塘的蓄水都放干了,可是高温的旱情还在进一步加剧。
村里10几口山塘已经全部干涸,村里目前唯一的灌溉水源就是村子前面的那条母亲河,可是如今河流水位大幅度降低,很多河床已经裸露出沙滩,小河平均水位只有不到2尺深,虽然河里还有水流,但是由于小河的水位太低无法导入田野的灌溉水渠,村民们只能从河里用水桶挑水抗旱,但是人工挑水毕竟费时费力,而且面对如此严重的大旱,挑水抗旱只是杯水车薪,对抗旱用处不大。
除了村民们自发挑水抗旱,还有村里部分富裕人家买了电动机潜水泵从河里抽水,一部分还花钱请外地的师傅柴油机抽水。
但是无奈电动机潜水泵抽水机不是所有村民都买得起,只有非常少数几家富裕的村民买了,而且电动机潜水泵抽水还要付电费;同时花钱请别人的柴油机在河里抽水,一个小时就要20元钱,所以绝大部分村民家里花费不起,而且旱情如此严重,一块稻田几乎4天左右要抽水一次,面对高昂的费用,绝大部分村民只能望着白花花的河水兴叹,无能为力。
李武德、李振华、齐思思、陈功等法院抗旱小组成员,一边在村支书林保中等人的带领下跋山涉水视察旱情,一边听着村支书的介绍,他们感觉旱情确实非常的严重,视察完之后他们感觉心情十分沉重,旱情的现状比他们来之前想象的要严重许多,特别是李振华,看到自己的家乡遭受如此巨大的旱灾,乡亲们和自己家里蒙受这么大的损失,他感到很心痛,可是面对这种天灾人祸,在贫穷落后的家乡只能是无能为力,靠天吃饭。
抗旱小组了解了基本的情况之后,大家心中都已经清楚了目前的严峻形势,情况不容乐观。最后抗旱小组组长、副院长李武德果断地站起身来说:“林支书、林村长,走,现在情况我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那我们赶紧回村部研究讨论一下具体的抗旱行动计划吧。”
听到抗旱小组组长李武德这么一说,于是村支书林保中和李振华一行人紧随其后,开始朝金竹村村部浩浩荡荡走去。
金竹村的村部设在一组林家坡,距离村支书林保中的家不到三百米远,大家视察完旱情回到村部后,已经是上午11点了,大家开始认真研究分析对策。组长李武德,还有副组长齐思思,组员李振华、陈功和村支书林保中、村长林大旺等人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经过大家一个小时的激烈的交流和讨论,法院的抗旱小组和金竹村村领导班子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一是:首先保饮用水。必须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首先从此次1.5万元的抗旱专项资金中,要拿出2000元资金,保证人的用水和牲畜用水。现在村里的几口水井有的已经完全干了,仅有的一口也出水很少,水质很差,下午必须马上联系县城的钻井队,将村里原有的几口井继续往下钻,钻到和河床同平面,争取能打出大量、干净的井水出来,解决村民们的生活饮用水困难问题,以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
二是:其次保农田灌溉。玉米、花生等地势较高的旱地作物现在是无法确保了,但是晚稻田必须竭尽全力抢救,毕竟水稻是村民们的救命粮和主要收入来源。稻田毕竟还有抢救的希望,因为大部分稻田就在村子前面的河边,可以用抽水机从河里取水。这次抗旱专项资金除了打井的2000元,其他剩下的13000元都用来买抽水机、水管和柴油等抗旱物资,计划买5台大马力柴油抽水机、10台小功率电动潜水泵,余下的钱买抽水用的柴油,金竹村5个村民小组每一个小组支援一台大马力柴油抽水机,2台小功率电动潜水泵抽水机,日夜不间断地抽水灌溉。
三是: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争取夺取抗旱的最后胜利。
在金竹村视察完旱情,制定好抗旱计划后,会后组长李武德带领的抗旱小组立刻开始抗旱救灾工作了。
首先组长李武德部署明天一大早自己亲自和齐思思去县城采购抽水机、水管、柴油等抗旱物资;然后接着同时亲自打电话给县城农机局钻井队认识的朋友,要他们立刻来金竹村帮助钻井取水,这边旱情紧急,事后付给他们2000元的报酬。
县城的钻井队的队长杨队长接到李武德的电话后答应立马出发,争取下午1点赶到村里。抗旱小组组长李武德部署完工作后,才在村支书林保中的带领下去他家吃中饭。
李武德、李振华等抗旱小组成员在村支书林保中家匆匆吃完饭后,很快就下午1点了,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温度达到了39摄氏度,李振华身穿短衣短裤都觉得酷热难受,全身大汗淋漓都快虚脱了,这时候杨队长带领的4个钻井队成员已经赶到村里和李武德等抗旱小组成员会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