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先天道胎备论道,春秋书甲做客卿
天下学问,传承万年。流派众多,殊途同归。
江湖上每十年便有一次真言论道,以儒道佛三家为尊,另外也有无数小派系参与,往往只是一人偶有所悟,浅尝辄止,便邀上三五好友,或是家族子弟,自称一派。
百年以前,高亮寺里二十岁不到的三思小和尚舌灿莲花,辩得天下文武人心服口服,众门派不得不回去再参考造化。可是百年以降,小和尚已经成了百岁高僧,十届论道下来,依旧无人是其对手。
虽说天下道庭两位通玄天师,一位修无为道,不关心派系胜负,一位修太极道,认为天下本一家,佛道本同门,谁胜谁负无关大雅。可天下道观千万座,道人数以万计,可不是每个人都有无争的心思。不得已,两位真人在天下道士的督促下还是要为道家学问争上一争,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至于儒家,手持书卷,手无缚鸡之力,更没有五大派那种名门支撑。江湖武人对口舌之争的辩道毫无兴趣。于是乎便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天下读书人,传承了至圣先师的礼仪教化,默默的代代传承,用一尺文毫记录天下事迹以为史,却没有谁记得这些勤奋书史的默默书生。
鸿雁观里,并不像灼阳观一样供奉三清圣像,而是拜得北天真武大帝,被道教奉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的荡魔大帝。
自从鸿飞道长将千年一遇的先天道胎万俟煜陶请上青松山,这位少爷每天上山下山出出入入,就是消停不了。每天都要逃跑几十次,与鸿飞真人派下的十个伺候少爷的小道士斗智斗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