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皇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八百九十章 海水晒盐
    <>比方说他们的制造设备都是成套的,价格相当昂贵,老臣手里的钱就是买人家的一小部分都不能够。就算买回来也不会使用,因为没有那方面的专门知识。那里的每一行都很高深、复杂。就说生产海藻碘盐吧,在把粗盐提炼成细盐的时候要往里添加一定数量微量元素,还要用一种叫活性炭的东西过滤,还要加海藻和碘,麻烦着呢,这些知识都不是一天半天能掌握的。老臣很惭愧,虽然还俗之后也读了点书,其实是没上过学的文盲。再说了,那边的所有制造行业、很多学科,甚至是日常生活都是离不开电的。光是电就是一个很复杂的学科,一个电力方面的工程师起码也要读二十年的书。再说了,咱们大清和异域是两种社会制度,各行各业都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商业运作的方式也完全不同。”

    “哦?您能说说吗?”

    “老臣只知道咱们大清的盐都是由官家经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样就能保证财政收入,也能防止盐商囤积居奇,保持社会稳定。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会被指责为与民争利。咱们大清的盐主要有海盐、井盐、岩盐几种。海盐主要出产地是山东、江淮和淞沪这些临海之地,井盐出产地在四川,岩盐在山西。老臣不大清楚咱们大清是怎么生产食盐的,但是朝廷有规定,普通商贩不能卖盐。异域对盐的管理叫统购统销,看似大同小异,食盐也是国家管理,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但是人家生产食盐的产量大,生产周期短,根本就不短缺,这样就不能发生囤积居奇。那里的大小商贩都可以卖盐,不管是小商贩的食杂店还是大商号的超市,都可以卖盐。都是国家统一价格,统一生产的袋装海藻盐。不管是什么商号,零售价都是一块钱一袋。大多都是从海水中提取,都是采用海水晒盐的方法。”

    “您和小伯母、田舅舅没有把海水晒盐的详细方法带回来吗?如果咱们大清的食盐产量大了,也是由国家统购统销,就不会有盐商们囤积居奇、自发横财的事了,也没有什么盐引的麻烦事了。”

    “皇上啊,我们三个人初到那里的时候,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对那里的很多日常生活都应付不了,要是没有甘霖师父把我们托付给他的朋友韩大姐,我们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哪里想到食盐的事情?您小伯母是女人,精力都放在怎么学习人家做吃的、穿的上头了,老臣呢,跟着那位大姐的丈夫学习怎么种树、种花、养蜂这些技艺。【△網】田总管学习了那里的一些简单的器械使用和人家管理商家的方法。老臣是在电视节目里看到海水晒盐的这个词儿,只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也不知道您小伯母和田总管听没听过那位大姐说起海水晒盐的事儿,回头老臣问问他们,哪怕是生产出来没有人家的质量好,咱们也可以试试。”

    “是吗是吗?朕太高兴了!咱们大清还是很缺盐的,如果您只能试验到能用海水晒出细盐,没有什么海藻什么碘的,也是对咱们大清的重大贡献啊。让咱们大清不在食盐上引起那么多的争端,您就给大清又立了一个大功。”

    “记得当年太皇太后也曾问起过异域的食盐问题,还问过老臣有没有配方,老臣实在惭愧,只言片语的说不明白,怎么敢随便乱说。”

    康熙马上就明白了王爷的意思。如果皇玛么发懿旨让皇伯父马上就用海水晒盐,他们晒不出来就是欺君之罪。而且当时皇玛么和父皇针尖对麦芒的,皇伯父听从皇玛么的懿旨,又晒不出来,父皇跟皇玛么之间的矛盾就会更深。看样子皇伯父真是个很睿智的人,人家学回来的技艺拿出来是对大清的贡献,不拿也是情有可原,谁愿意给自己找枷扛?就说:“这事您别当负担,问过小伯母和田舅舅,行则行,不行咱们还用老办法。”

    “老臣多谢皇上体恤。”王爷并没有说当年太后以命令的口气让啊他们晒盐。那个时候太皇太后还是很有些权力的,如果晒盐不成,完全可以把自己定个“欺君之罪”,因为当时她非常忌惮自己,生怕抢了她儿子的龙椅。现在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首先是太皇太后的权柄基本上都给孙子拿到手里了,而且自己手上有先皇遗诏,就是不想当皇上,对她也是很大的震慑力。她为什么对两府这么客气,就是怕自己随时要回那张龙椅。你说你没那个心思,她信吗?

    海水晒盐的方法云儿的手里确实有,也不怎么复杂。就是把粗盐变细盐有点麻烦,要用活性炭过滤,否则其中的钠离子、氯离子、镁离子等杂质就还是留在粗盐溶液里。食用起来对人体还是有很多不利。

    皇上也没好意思再追问王爷,人家每年都给国库送进去几百万两银子,还要追着人家要晒盐的方法,就象是要在一头牛身上剥下两张皮那样不讲道理。

    幸亏是小丽漫天撒网,她觉得什么可能赚钱就给下载下来按到纸上。那就试试吧!这样的事肯定是田亮打头阵。别看他现在是定国公,国公爷那也是皇亲国戚了,当今皇上的舅舅啊。可是很多事做起来还得他事必亲躬,没有他的指导根本谁也玩不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