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农民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9.炕头上(2/2)

    两个人这话,自然是说给马良才的爹娘听的。

    “青青咋没抱孩子呢?”马良才的娘一进门,看见董青青正朝屋外走,就问道。

    “马婶子,我孩子睡了,在炕上呢。”董青青说。

    “呵呵,青青好福气啊,嫁到当村里,离爹娘这么近,这脸色咋那好看捏,红润润的……”马良才看着董青青红扑扑的脸,啧啧称赞道,“青青结婚前,可没这么好看的气色。”

    马良才心里暗道,还不是因为刚才他们两个在房里又亲又摸的,她把脸臊红了。

    董青青脸上略显尴尬,忙说:“婶子,我先回了,孩子在炕头上,怕掉下来。”

    “快回去吧,你们这些小年轻啊,哪儿会看孩子呢,把孩子一个人丢家里,就跑出来串门,小孩会翻身了就能滚地下去,村头杜石头家的孩子,从炕头上掉下来好几次,孩子磕得鼻青脸肿的,造孽啊!”马良才的娘一

    打开话匣子,就住不了了。

    “哎,我这就回去。”董青青一路小跑出了马良才的家门。

    马良才的娘说:“还是个孩子,是不会照顾孩子呢,这么不上心,孩子可遭罪了。听说邻村一家新娶的媳妇,生了孩子,忘了关门,家里养着狗,一家人下地干活,没留个看孩子的,狗推开门,把孩子的脸都给舔了……”

    “小孩没事吧?”马良才连忙问。

    “幸好没事,有事可就晚了。”马良才的娘说,“以后你找了媳妇,生了孩子,咱可不能光顾着干活,得一个人专门看着孩子。”

    “娘,你说的哪儿话,我这才多大。”马良才笑道。

    “多大?人家青青跟你是同学,孩子都生了。”马良才的娘说,“你不说大话,要带个媳妇回来吗?人呢?娘咋没看见呢?”

    “娘,你着啥急啊!”马良才说,“人家城里人,三十岁不结婚的都一大把,你看你,我过几个月才二十岁,你就急成这样……”

    马良才的娘打断了马良才的话,道:“咱可不是城里人,早生孩子,我好早抱孙子。”

    “你看你,又唠叨开了,咱小儿不是在城里上班吗,急啥!”马良才的爹拄着拐棍,在院子里找了个板凳,放在太阳底下,坐了下来。

    “你爷俩,就会顶嘴气我。”

    马良才岔开话题,对爹娘说:“咱家小猪仔儿这么能吃呢?”

    “可不,不能吃能长肉吗?”马良才的娘把小推车上的猪饲料搬下来,毫不费力气。

    想必,城里的女孩子,养尊处优的,一定搬不动吧。农村的女人大部分当半个男人使唤。

    马良才赶过去,帮娘把小推车上的几袋猪饲料全部抬了下来,扛进了专门放杂物的厢房。

    “娘,咱家的牛喂了吗?”马良才殷勤地问。

    “喂了,就是还没铡草。”马良才的娘说,“换了衣服,跟娘一块铡草吧。”

    “好。”

    马良才进了屋,换了一身旧衣服,跟娘在院子里铡起草来,牛吃得比较多,铡的所谓的“草”,其实就是玉米杆,玉米杆整捆放牛槽里不方便,所以要铡成段儿,牛的食量大,几乎每隔几天,家里就要去地头上拉玉米杆回家,铡了,放在杂物房里,储存着给牛吃。

    马良才和娘一块,把院子里的草铡完了,马良才的娘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用洗脸盆接了点水,对马良才说:“家里没馒头了,咱今个儿烙饼吃。”

    “烙饼?葱花饼呗?”马良才问。

    “行啊,小儿想吃啥,娘就做啥样的。”

    马良才的娘进了屋,找了面盆,开始揉面烙饼。

    “小儿,去院里拔棵白菜,待会儿,娘做猪肉炖粉条。”

    “知道了娘。”马良才应着,在自家院子里,找了一棵长得饱满的大白菜,拔了下来,白菜屁股上沾着泥土,白菜帮子白玉一样的腻滑水灵,一看就嫩的很。

    乡下吃新鲜的蔬菜方便,自己家院子就种上,想吃啥种啥,这冬季,自然除了白菜萝卜也不能种别的。

    “小儿,你在家呆几天?”马良才的爹坐在太阳底下,抽着卷烟,问道。

    “我寻思多住几天,”马良才一边清理着白菜根儿上的泥土,一边跟爹说话,“一个礼拜吧。”

    “一个礼拜还叫多住几天啊?”马良才的爹皱了皱眉头。

    “爹,请假不能请一个月,大老爷们又不是休产假。”马良才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还不早晚被人给开除了啊?”

    “嗯,一个礼拜就一个礼拜吧。”马良才的爹说,“以后能放假,就回家来,你娘想你。”

    “没事来回来干嘛?”正在厨房揉面的娘从屋里走了出来,她两手全是面粉,“路费多少钱呐,来回折腾着玩,小儿挣得钱不全扔路上了?”

    “快去烙你的饼吧,我不就这么一说。”马良才的爹呵斥道。

    “娘,我帮你洗白菜了啊,用多少啊?”

    “外面那层白菜叶子不要,扒下来丢猪圈里,给猪吃,白菜帮子也不要,切下来,给猪吃,剩下的好叶子,咱做猪肉炖粉条!”马良才的娘在厨房里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