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上山遇故人
「白灵尾?」杜丹听到重点,立即追问。
「是呀,就是那白灵尾。」大概是觉得杜丹会担心负担不起药费,于是洪大夫多解释了句:「那玩意其实也不值几个钱,只是一般方子极少用,药行少要,于是採的便少。」
杜丹倒是没想太多,只问:「洪大夫可知那白灵尾哪儿找得到?」
「哦,那白灵尾白头山上便有,这玩意儿喜冷,白头山顶峰一年过半封雪,挺适合这玩意儿生长。」洪大夫说。「只是现下是茯珍、山赤子的期,白灵尾长得地方又高,採药的怕是没人愿意去找……」
言下之意,等吧。
等茯珍、山赤子等药材採收期过去,就算白灵尾集环境恶劣和售价不高的缺点于一身,但也是进帐,到时自然有人会採来卖。
等药材齐了,他们自然就能试那方子的功效。
洪大夫说得清楚,现在就只差那味药,他们已经跟相熟的药商交待了,有了消息会立即送过来,接下来这段时间不用太折腾谭似,只要每天替他扎针灌药温养,维持着别让他翘辫子便行。
洪大夫跃跃欲试,因交通不便,这时代的人对于等待这事早习以为常。在洪大夫来看,他们药材九成都已备齐,只要等待自然水到渠成。
杜丹却不这幺想。
在大翼近十年的生活将她急躁性子磨掉不少,但那是没什幺要事的情况下。谭似的清醒与否关乎她的荷包和接下来的旅途,乍听这事,她整个人都来了精神。
细想,要等那什幺茯珍、山赤子的期过,接下来就是入冬,若不在入冬前收到药,到时来个大雪封山封路,等药商收到白灵尾时,搞不好都明年春了。也就是说,她可能得继续在这儿空耗个四、五个月甚至更久。
心里算盘一拨,要是还坐得住,她就不是杜丹了。
于是跟洪大夫问了白头山的资讯,花了两日準备吃食衣物,杜丹在洪大夫和几个伙计充满了讶异与不解情绪的劝说下,将谭似交待给百草堂,背着救夫好妻子的形象,只身出城去。
天高,风凉,尚是秋。
路上已是残暮般的黄。
白头山在临东城北边,杜丹骑驴子赶路,城门一开便出城,深夜时分,才赶到了白头山山脚处,一名唤下脚村的地方。
找了户人家借宿一晚,隔日起床时,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明显温差。
此时的白头山不负其名,山顶已是「白头」,而杜丹所在之处不过山脚,温度却也已经比临冬城冷上许多。可以想像往越上走会越冻人。下脚村内大半人家以採药为生,可惜就同洪大夫说的,现在村里採药人家全忙着採伏珍、山赤子,听杜丹找上门要採白灵尾,个个摇头。
採白灵尾得上到近峰处,白头山越高越险,越近峰处的路越不好走,就算是老手,也不敢保证一日就有收穫,现在大伙都忙,没人愿意浪费那时间特地去寻那不确定的玩意儿。
杜丹费了老大力气口水,一家挨过一挨,终于是以些许银钱的代价,徵到了位愿意带她上山的好汉,只不过对方也只愿意负责带她一段路,之后找草药和下山的事就得她自个儿想办法。
这也行,反正杜丹粮食衣物都準备好了,这情况早在她预期内。
于是她背着物资小包,跟人入山去。
山路不比平路,走来费力耗时,不过对现在四肢发达的杜丹来说不难走,一路顺利到达山腰,那领路大叔停下脚步,指向前方那因长年踩踏,露出明显路痕的一方向。
「杜娘子,我就带妳到这儿了。」大叔说道。「这路是咱们村里常走的,妳沿着走就行。不过上去路没了后妳就得自个儿认位置了,近峰处那有几个咱们村人曾待过的洞,应不难找,简单收拾睡个觉不成问题,妳自个儿当心了……」
毕竟收了钱,那汉子也尽心地将能帮上忙的资讯都倒给杜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