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 吾人现在所处的时代
    是西洋学说传入中国,与固有的学说发生冲突,正是众说纷纭的时代。♀+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我们应该把中西两方学说融会贯通,努力做由分而合的工作。必定这样,才合得到学术上的趋势。等到融会贯通之后,再分头研究,去做由合而分的工作。

    但是要做这种中西文化融合的工作,并不是没有宾主之分,一味地将中西文化杂糅在一起,使人发生龃龉,以致影响我们的思想行动,无所适从,如近几十年来的混乱现象,这是不足取的;而是应当以我们数千年来深入人心的民族文化为重心,或采取他人之所长,以补吾人之所短,或吸收他人之精英,以丰富吾人之生命。从前有个故事:鲁国有个男子独处,邻家有一寡妇亦独处,夜雨室坏,妇人来求托庇,男子闭户不纳。妇人说:“你何不学柳下惠呢?”男子说:“柳下惠则可,我则不可,我将以我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这事被孔子听见了,就赞叹道:“善学柳下惠者,莫如鲁男子!”还有九方皋相马,并不取其皮相,是在牝牡骊黄之外。吾国先哲,师法古人,也是遗貌取神,为我国学术界最大特色。画家书家无不如此。我们本此精神,去采用西洋文化,就有利无害了。

    从前印度的佛学传入我国,我国尽量地研究,如以修改或发挥的所有天台、华严、净土诸宗,差不多成了中国化,所以很受一般人的欢迎。就中最盛行的禅宗,而此宗在印度几等于无。唯有唯识一宗,带印度色彩最浓,此宗自唐以来几乎失传。♀从此可见印度学说传入中国,越是中国化的越盛行;带印度色彩越浓的就不盛行,或至绝迹。我们今后采用西洋文化,仍是采取印度文化的方法,使其一一中国化,好比药料之有炮制法,把那有毒的部分除去,单留有益的部分就对了。第一步,用老子的法子,合乎自然趋势的就采用,不合的就不采用;第二步,用孔子的法子,凡事先经过良心裁判,返诸吾心而安,然后才推行出去。如果能够这样地采用,中西文化自然可以融合。本此原则,我们今后应走的途径,就可以决定了。

    西洋人用仰观俯察的法子,窥见了宇宙自然之理,因而生出理化等科。中国的古人,行仰观俯察的法子,窥见了宇宙自然之理,因而制定各种制度,同是窥见自然之理,一则用之物理上,一则用之人事上,双方文化实有沟通的必要。

    中国的古人定的制度,许多地方极无条理,而又极有条理,如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上者仁民爱物,在下者亲上事长之类,隐然有磁电感应之理,不言权利义务,而权利义务自在其中,人与人之间生趣盎然。西洋人则人与人之间划出许多界限,父子夫妇间的权利义务,俱用簿计学的方式计算,权利义务分明,生趣就减少了。所以西洋的伦理,应当灌注以磁电,才可把冷酷的气氛改变;但中国则未免太浑沦了,又当参酌西洋组织。果然如此,中西文化即融合了。

    研究学问就如开矿一般,中国人、印度人、西洋人各开一个洞子,向前开采。印度人的洞子和中国人的洞子首先打通;现在又与西洋的洞子接触了。宇宙真理,是浑然的一个东西,中国人、印度人、西洋人分途研究,或从人事上研究,或从物理上研究,分出若干派,各派都是分了又合,合了又分。照现在的趋势看去,中西印三方学说,应该融会贯通,人事上的学说与物理上的学说也应该融会贯通。吾人生于斯世,即当顺应潮流,做这种融合的工作,融合以后,不妨再分类研究。像这样的分了又合,合了又分,经过若干次,才能把这个浑然的东西,研究得毫发无遗,依旧还它一个浑然的。

    冲突是融合的预兆,无所谓冲突即无所谓融合。譬如几个泥丸放在盘内,不相接触,可谓不相冲突了;然而这几个泥丸是永久**不能合并为一的。如把它们合在一处,挤之捏之,这几个泥丸就可合为一个了。现在国际竞争剧烈,与战国七雄时代相似。西洋学说传入中国,与旧有学说发生冲突,如南北朝、隋唐时代佛学传入中国相似。一般人看见这些冲突情形都很悲观;不知这正是几个泥丸挤之捏之的时候,乃是世界大同的动机,是东西学说融合的动机。所不同者,秦皇统一战国之后是有一个君主高踞其上;将来世界大同是把君主换作民主的,宋儒的理学虽能融合众说,但其学说的推行是仗君主威力,强迫人民信从;将来中、西、印三方学说融合,是学者自由研究的结果,并非强人信从。国际上、学术上这种现象都是天然的趋势,非人力所能反抗,如水之东流入海,即使要反抗,也是万万无效的。如果看清楚这种趋势做去,才不致违反潮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