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迷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三章 被诅咒的村子(一)(2/2)
    我心说,他娘的废话,看他比划也能猜到什么意思!我更想知道那老头最后说了什么,为什么会露出那种表情,便急忙问他:“下面呢?”

    “下面没了呗。”黑瞎子不合时宜的玩笑让我想直接爆粗,就见大勇面露难色,看了一眼闷油瓶,道:“他说,‘它’回来了。”

    ‘它’回来了?它还是他?是指闷油瓶吗?难道他以前来过这里?

    我也看向闷油瓶,发现他并没有理会我们的目光,还是一副面无表情。可我有一种感觉,自从进入这座山之后,闷油瓶似乎变得阴沉了。也许他又跟以前一样,已经知道或者预感到了什么。

    之后,我又私下跟大勇确认了一遍,到底是哪个‘它’。大勇摇了摇头,只说,不是任何一个‘它’,那个老头说的是‘恶魔’。

    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我们终于找到了照片上的村子。不愧叫做水富村,旁边不远处有好几个水潭和小瀑布,本来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可惜只零星分布着二十几座吊脚楼,而且绝大多数都空了的样子,显出一片凄凉。

    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多农村都十分常见,由于过度偏僻,年轻力壮的村民都出外打工不回来了,留守的也是一些老弱妇孺,想来这里也不例外。

    进了村子,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坐在门口聊天,见我们出现,表情都变得不善。还有的村民看到我们走过来,赶紧将门窗关上,从缝隙里冷冷地观察着我们。

    这种感觉并不好受,好像被当成了摸进村的鬼子兵。我以前在巴乃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那些是二叔安排的人,肯定不会伤到我们。现在不一样,尤其是生苗,基本上与外界没有接触,对生人尤其是外族人会表现出明显的敌意。有的部落甚至不允许任何外来人进入自己的领地,一旦发现就会用十分严厉的族规加以惩戒。

    我们不敢轻举妄动,都跟在闷油瓶后面。他好像来过这里,对村里的路相当熟悉,带着我们来到一个吊脚楼前。

    一路上,我注意到好几个竹楼门上都有跟照片中一样的那种鸟的图案。路过一个废弃的老木楼时,我特意停住观察,门上的图案是刻上去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我顿时心生好奇,再走近一些,发现上面画的的确是一只鸟,嘴里似乎叼着什么东西,好像小石子一类。我不知道这种图案是否是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有的寨子确实沿用上古的传统,有着属于自己部落的专有图腾。可惜那是一些尚未开化的种族,现在基本上找不到了。

    而且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如果是图腾,为什么有的门上有,有的却没有?难道说必须够一定级别的著民才有资格刻上?我还留意到一件事,凡是刻上这种怪鸟图案的房子,不是已经空无一人就是人口出奇的稀少,使整个村子都透露出一种无法言喻的鬼魅氛围。

    在我走神的时候,闷油瓶他们已经来到一个吊脚楼前。小九见我独自落在后面,怕村里人起疑,赶紧喊我过去。

    眼前的木楼跟村里其他房子一样,是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属于最普通的苗族建筑。这种吊楼一般分上下两层,底层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栏圈,以及用来搁置农具杂物等东西。中层作为客房和卧室,正中间为堂屋,有时安放祖宗圣灵的神龛。富裕的大户人家会盖第三层作为仓库,多用来存放粮食和种子。

    吊脚楼在二楼地基外架上悬空的走廊,作为进大门的通道,走廊上安装有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苗语叫“嘎息”(ghabxil),民间有一美称叫“美人靠”,这是因为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而得名。如果闷油瓶以前在这里住过的话,估计经常会靠在回廊的坐椅上看风景,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美人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