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琅兄(弟、姐、妹?);
今日拜读新作(戚氏登青城老聃观),对兄之高才,衷心佩服,然强索小评,勉而为之。
戚氏为屯田自创新调,调寄中吕宫,全文二百一十二字,上十五句九平韵,中十二句六平韵,下十六句六平韵,其中“何限、萦绊”两叶仄韵,另文中也有多处暗押仄韵。全宋词中仅两首,东坡之作为酒宴中应酬之做,文彩潇洒出神,追慕神仙,然终为游戏之作,词中不茸读之处之多不堪言,所以后世对此调大多依屯田笔法定调,就注定了此调创作之难。出差在外没有词谱,只能依柳永作对兄之作来浅评之。
词为应歌而生,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词若不严格按照格律那就真正变成“长短句”了。宋人填词不尽按宫调,但宫调作为一种规范形式还是影响着词的创作,中吕宫高下闪赚,是本词调门所在,但今人再填此词已不是为歌而做,所以只需符合他大概的意境则可,宫调我们就跳过不议。
古人声分四声,另精严者如李清照、周邦彦还主张五音,阴阳等,而今人填词大多就只分平仄。如此一来很多时候词中精微的地方就变了。但一般来说,词中要严守四声的地方大都是最紧要处,这一点就连苏辛等大家诟病不守词声的也严谨不苟,尤其是结尾处一定要严守四声。观兄之作中,以平仄来看,较为完密,但对词中的暗韵(如开篇第一字就是暗韵所在)和四声的掌握上就不尽如人意。此词中还多有领字(柳永词中另一大特色,也是北宋很多词人常用的笔法,如周邦彦等,到南宋梦窗等人时就少用了),领字大都启承上启下作用,也是严守去声,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兄作中对这几个领字(柳作中的望、正、念等,兄作中的忆、却、弃等)的运用还是很不错的。柳作中对句式的多变也是此调的一大特色,五言中的一领四或上二下三,七言中的上三下四或下四上三,九字的三六或五四的变化都是词中绝妙所在。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多玩味原词,就渐能体会此中三味。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