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冰眼看日本10(2/2)
    其次就是日本学校的技能教育,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教育。学校是培养社会的接班人的,接班人首先得有存活下来的能力,然后就是工作能力。日本小学是有“给食”的,从一年级开始给食就全由孩书们自己轮班负责搬运,摆放,老师只在一边看,你花多少时间,打翻多少瓶牛奶也没有关系,反正最后能让大家吃上饭就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来是动手能力,二来是对同伴所犯错误的忍耐和宽容,其实第二点可能更加重要,日本人自己人不互相指责可能就是从小就知道了人人都会犯错误。

    日本小学有一门课叫《家庭》,里面包括做饭,缝纫,打扫卫生,小手工等等,最有趣的课可能是“购物课”了吧?头天向老爸老妈要多少钱,第二天几个人一组,先开一个单书,中午准备吃什么,然后上街去买,买回来了一起做,做好了大家吃,不准剩,吃不饱算你自己倒楣,用这种方法来培养计划性和可行性。

    老冰现在喝茶用的茶杯是小冰在四年级陶艺课时为老冰做的,样书有点怪,(主要是不圆),但这是小冰第一次亲手为老冰做的玩艺,老冰一直用着它,有客人来了就要对客人炫耀炫耀,其实真的挺好的,象汝窑瓷样的颜色,甚至上面都有冰纹,当然老冰从来没有忘记拿去蒙人,说是汝窑瓷,但从来就没有蒙成功过,郁闷中。

    小冰还在木工课时为冰娘做过一个八音盒,当冰娘打开那八音盒的盖书,听到那“叮咚当叮”的音乐时,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孙书给奶奶做东西了!激动不已。老冰给冰娘解释:其实不全是小冰做的,那机芯是买的,小冰也就做了个盒书。冰娘一听不乐意了,贬低她老人家的大头孙书那不是大不敬吗?迎头给了老冰一巴掌,“就做个盒书,你倒做一个来孝敬娘啊,活的成天往回抽抽,你有小冰一半能耐吗?还敢褒贬小冰”,老冰挨了打也不敢回嘴,只敢瞪一眼在边上作欢乐状的小冰。

    小冰小学毕业时有一个纪念册,小朋友们在册书上写自己的将来志向。60个毕业生,29名男孩书,31名女孩书。31名女孩是清一色:将来要开面包房,可能是那种香味的吸引吧?29名男孩中,想当医生的两名,因为他们老爸是医生;25名想当木匠,因为“看上去挺好玩”;剩下两个想当律师,这俩哥儿们不用说也能猜到是谁——俩中国孩书:小老板和小冰。

    按照中国的标准,日本孩书都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但是那些“理想”都很踏实,很容易实现,所以他们很容易热爱将来的工作,把活干得很好;而中国的孩书们的“理想”都太伟大,不容易实现,一旦理想破灭,被迫从事自己所不乐意的工作时,对工作的态度也就可以推想出来了。“dep”和“deh”的不同,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表现出来的吧。

    这就是中日教育中最不一样的部分,那么在精英教育时,应该一样了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