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女大学生眼神怪怪地冲你道:“你真是‘偶像’!”可千万别急着得意。因为校园方言里,“偶像”通常意义不是黎明郭富城,而是“令人作呕的对象”。同理,“真经典!”八成不是夸你经纶满腹,而是在笑你“穷得连‘经文’都要‘典当’”。“你好动物啊!”肯定是因为你说话太肉麻,让人浑身暴栗,万物皆“冻(动)”;称谁“柴可夫”,定是为经常用自行车接送女友的司机斯基,特别无微不至者,还可加冕“二十四孝”……
校外人如听外语,校内人则心有灵犀。妙趣横生创意非凡的“方言”一朝出炉,很快就在校园流行开来。“方言”概括或语涉双关,如“非法——理发”;或洋为中用,如“茶堡——差劲(英语rble麻烦的意思,这里是音译)”;或谐音生义,“日久生虫——日久生情”;或引经据典,如“三日不读谢诗——口臭”,典出《太平广记·淡薮》:“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有的方言语出无门,大家都说,也就不究根本。像“谁撞谁?”“谁又‘撞墙’了?”,实指谁跟谁一见钟情。至于“钟情”怎么跟“撞墙”扯上关系,没有谁能弄清楚,但大家一样撞得开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