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节 流金岁月
    到了青武八年年底(公元217年)帝国的子民们都在兴高彩烈地谈论着:他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象今时今日过得这么快乐。

    三年前结束北方战事帝国进入了长达千日的漫长和平时期。

    对外除了在北方帝国的边防军不断向北推进与北方小民族时有磨擦之外帝**队基本上处于守势没有对外的大规模战争。

    能不打战争就不打早一天结束战争是无量功德和平比战争好!

    没有战争就没有流血不会产生大量青壮丧失情况人口就能不断增加做为最强壮社会个体的军队能为帝国留下最强壮的基因。没有战争不用动用大量民力国内消费旺盛人们过得欢乐祥和而不用胆战心惊害怕哪一天会接到自家孩子的坏消息。

    在国内年底结束的“国有股减持”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春节的盛宴!

    亦奇在中平元年(公元183年)神降直到他与曹操生冲突前这段时期很少参与中原大战大部分时间忙于建设忙于赚钱他特别喜欢搞股份公司美其名大家一起财。

    可是他的出点虽然好问题是在初期百姓们很穷拿不出很多钱而且股份公司乃至股市是个新生事物大家也大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想的是这家伙是不是在想着法儿搂钱呢(他们被汉朝弄怕了)。

    李亦奇只得自己掏腰包;加上一部分半信半不信他的老板们出钱(他们也不得不出民心如铁官法如炉得罪名为官府实为黑社会的李亦奇后果会很严重);强迫他的公务员买股票(那时候公务员领到手的是不能吃的股票凭证白纸一张个个都哭到眼泪鼻涕水一齐流)但资金还是有一定缺口于是就动用公款购进股份从而产生国有股。

    高峰时期国有股曾经占了股市总值的5o%以上。

    后来经济上来了百姓富裕了对李某人的信心爆棚只要是上市股份就争相购进这样才不用到政府的钱去买股国有股在股市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到青武八年初国有股占股市总值的25%李亦奇个人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旗下的投资公司占有1o%股份他的儿女弄的信托基金占5%军队信托基金为8%政府信托基金占5%其它47%归全国百姓所有。

    帝国共有二个股市一个旧一个新旧的是建业“聚宝盆街”的股市新的设在幽州的天津它们是帝国经济的动机承担着财富分配的重大责任在北方战争结束后进入了一个疯狂的牛市股市向上长红两市的流通总市值折合一亿两白银!

    那么国有股的市值为25oo万两白银按户部计划帝国政府将在青武九年春节前全面沽空国有股清盘后帝国政府双手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股份在手中。

    这项工作在青武八年春节过后展开掌管国有股的户部开始执行国有股减持计划。

    非常顺利市场接盘的力量异常强大!一来百姓手中有钱二来实际是大家来分国家的猪肉国有股实在太便宜了。

    便宜的原因有历史原因当一间公司组成时国有股和百姓购的股份的含金量是大家一样例如购进1%的股份政府出1o两银子那么百姓也是出1o两银子而不是购进1%股份时政府出1两银子就能拿到百姓要出1o两银子才能拿到。(这里要说到最黑心的是李亦奇他x的吃干股!不过李亦奇很少抛售股份如果他抛售股份会对市场造成极大动荡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如果按后一种作法政府沽出1%股份给老百姓按1o两银子来计那就是政府赚了9两这样的事老百姓当然不干!

    现实原因是政府在沽出股份时采取的措施如下:政府在股份的总投入五年预期的分红-政府在股份上的总收益这个差价就是售价。之所以要增加五年预期分红打入成本是因为政府少了国有股的分红后为了避免国家收入的震荡就先行提取五年分红。

    例如1%股份政府总投入2o两白银5两的五年预期分红政府从股份中已经得到2o两白银的收益那么这1%股份的出售价为5两白银如果当时股价为1o两则购买国有价者从中得利为5两(不一定有股份可能会下跌)

    总之大部分的国有股十分低廉现有持股人可以优先得到购买例如李亦奇控股1o%他能买进3百多万的股份。

    当然也有些国有股因企业经营不善成本高这部分国有股大家不肯按价购买那么就来竞拍公开拍卖这部分股份如果流标就降低底价直到拍卖出去为止这些甚至是半卖半送的不过这部分国有股很少。

    相当一部分国有股因企业经营得好甚至出现总投入和五年预期分红之和少于总收益则仅收取少许手续费等于送给投资者。

    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政策主要还是股市的主流分配政策是分红!

    股份公司每年把收益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分给股民让大家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子和铜钱。

    大元的股市现金分红甚至过了其在股市中的融资额为老百姓带来实利而不是圈钱很少搞增股(新增加的股份要股民出钱购买)也很少搞送转红股(不分收益)。

    这样投机程度不算高圈钱不算多的股市老百姓就有信心敢把资金投入股市也带来了长久的牛市。

    甚至老百姓们抱怨说每年股市太少的扩容累他们有钱无处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国有股减持就是满足老百姓们对于股市的热情支持。一减持来多少老百姓就吃进多少!

    藏富于民而不是想尽心机去刮老百姓的皮是帝国政府与前朝大不相同的地方就带来了子民对帝国政府的忠诚。

    国有股减持赶在青武九年春节前顺利完成恰恰撞上股份公司年终分红本来就有大额分红的传统今年更是为了粉饰太平大分特分分得不亦乐乎按户部统计出现了资金倒流的现象不少购买了国有股的股民所得现银分红比购买价还要多等于白白得了一大堆的股份老百姓们喜上眉梢肥年啊!

    股市能够现银(铜)分红全在于帝国的股市是真的不是假的。

    公司能够上市必须经营良好而不是靠弄虚作假、收买官员、搞假报表上市之后聘请最有能力的人去经营努力为股东们挣钱公司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因为帝国要求以分红为主经营者少了许多想头踏踏实实经营不敢搞歪门邪道这也是为什么大元帝国股市扩容度不快的原因每一间公司上市要确保这间公司是能够盈利的才能上市。

    帝国政府积极推行儒家的“信”字从小教育子民要做诚实的人。再推行法家的法律一旦有人敢在股市上搞鬼搞怪帝国政府会当仁不让站出来用严刑峻法的方式保护弱势团体保护中小股民保护全国子民哪怕你是挣了股民的一个铜钱也得吐出来不吐?帝国法庭打得你吐出来皇帝的政策就是“以民为本”!

    在当时百姓是纯朴的就在他们可能被铜臭污染之前李亦奇作了种种努力他建立起信用的教育让帝国有了确实保障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良好、诚实有信誉的政府法庭独立不受政府干拢、icac(廉政公署)直属中央乡议局由百姓担任、舆论(报纸)监督。

    预防机制远远比事后处理要好得多让罪恶处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阳光下就难以产生罪恶。基本上帝国的股市运行非常良好没有出现过股灾百姓乐意投资入股市。

    青武八年底帝国内阁在呈交给皇帝的“政府年终工作报告”中指出顺利完成了国有股减持帝国岁入四千万两银子(或贯铜钱)人口达到三千八百万经济运行良好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先是帝国进入了“蒸汽机时代”火车的应用、汽船的使用蒸汽式纺织机的先后问世使到物流运输生产效率产生了空前的飞跃。

    青武七年有帝国工程史的一件大事!在许昌地区利用黄河枯水期帝国政府调来了五万南方铁道兵连带十万军队、工程师、民工硬生生地堵住黄河走临时的一条河道接着十五万人艰苦奋战把黄河河底一直挖到见到坚固岩石然后在岩石上浇灌水泥建成桥墩再以蒸汽机为动力制作吊车吊运水泥板硬生生地在黄河上架起二座桥一座八车道公路桥一座双轨道铁路桥于青武八年实现通车从此黄河天险成为历史!

    (ps:相对来说机械上容易取得突破化学则有难度蒸汽机的技术李小强回到过去三十年还造不出来不太可能。毕竟蒸汽能做功是任何人都懂的而且中国人聪明这里是以时间换技术话说回来黑火药有希望实现但黄色火药没有一百年是造不出来的整个化学体系从公元2oo到18oo年跨度16oo年绝不是轻易能越过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