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章 一个人的土地(2)(2/2)
    也许是经历的多了,编辑并不在意,他一边整理办公桌,一边对我道:“早就想清理一下,堆在这儿怪碍事的。”

    “这么多书稿,现在小说市场不景气,怎么还有这么多作者投稿?”

    编辑苦笑道:“那是以前,这几年市场又回升了。我们编辑部每天都接到来稿,真有些应付不过来。”

    “那还不好,稿多,选择余地大,你们可以多出佳品、精品啊。”我微笑道。

    “可问题是,来稿虽然多,但好稿少。大部分都是跟风之作,故事老套,毫无新意。不说别的,就说《哈里?波特》,前几年刚走红那会儿,各出版社几乎天天收到大量模仿之作,都是写魔法石、火焰山之类的。虽然这两年少些了,但每月还能接好几部。不瞒你说,我现在一看这类题材就头晕,翻几页没什么新东西,就丢在一边。刚才那些废弃书稿,多半都是这类。我真是搞不懂,作家应该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东西,哈里波特和你有什么关系?那是人家罗琳的孩子,你凭空拿来,让读者买单,那能成吗?别以为读者都是傻瓜!”

    编辑感慨一番,然后转入正题,谈我的书稿。他告诉我,小说已通过终审,因为目前商业题材作品不多,精品更少,我的小说取材真实,曲折感人,社里决定作为今年重点书目推,并且给我的条件也很优厚。我有些喜出望外,签完合同,一路吹着口哨往家走。

    回到家,激动的心情渐渐平息下来。我想着今天发生的事,想起编辑说的话,不禁有几分后怕。三年前,我构思这部小说时,一位朋友曾劝阻我,他说只有商人对商战题材感兴趣,而商人都忙着赚钱,根本没时间读小说。他建议我写一部中国的《哈里?波特》,因为中国许多商业模式都是模仿欧美的,图书市场也一样,如果模仿罗琳,写一部中国版的《哈里?波特》,肯定会畅销。

    说实话,我当时不是一点没动心。身为作家,我不会羡慕比尔?盖茨,但对因以《哈里?波特》一夜成名、跻身富豪行列的罗琳,不可能没有一点想法。于是,我找来《哈里?波特》以及罗琳创作此书的相关资料,当我认真研究、拜读完,决定放弃。

    罗琳从小就是一个喜欢幻想、对故事着迷的女孩儿,长大后,依然保持着儿时的爱好,后来她做了妈妈,每晚都给孩子讲一个自己编的故事。1990年新年前夜,25岁的罗琳失去了母亲。母亲的去世给她的心灵带来无以名状的悲伤,也给了她创作一个从小就是孤儿的哈里这一人物的灵感。也是在这一年,罗琳在从曼彻斯特开往伦敦的火车上,从车窗看见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进一步激发了她的灵感,开始构思哈里?波特的故事。但是直到1997年,《哈里?波特与密室》才问世。罗琳用了7年的时间埋头创作,尽管她当时经济拮据,还是一遍一遍地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罗琳从来没想过,哈里?波特会给她带来如此大的名声,如此多的财富,她是真心地爱着哈里?波特,她无法抑制内心的创作冲动,她要让这个善良、正直、勇敢的小男孩跃然纸上,让更多的人来分享。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