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千里归巢之谜
信鸽是从普通的鸽子中发展和培育出来的一个种群,经过驯化,提取其优越性能加以利用。人们利用信鸽是因为鸽子有天生的归巢的本能,无论是阻隔千山万水还是崇山峻岭,它们都能回到准确的地点。人们很早就发现了信鸽的这个本领,古罗马人在体育竞赛过程中或结束时,通常放飞鸽子以示庆典和宣布胜利。古埃及的渔民,每次出海捕鱼多带有鸽子,以便传递求救信号和渔汛消息。相传我国楚汉相争时,被项羽追击而藏身废井中的刘邦,放出一只鸽子求援而获救。五代时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著作中有“传书鸽”章节,可见我国唐代已利用鸽子传递书信。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时,也是利用信鸽来传递信息的。
那么信鸽能千里归巢凭的是什么?生物学家和养鸽家对信鸽从千里以外能飞归老家的机能,作了大量的研究,经过各自的试验,提出了多种导航论说,诸如“太阳导航说”、“地磁导航说”等。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鸽子体内有一种类似罗盘或指南针的物质。最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肯尼斯·艾布尔夫妇研究发现,候鸟是用自然光确定迁徙方向的,研究信鸽的人对此颇感兴趣,能不能从中找到信鸽导航之谜,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