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是世界的中心。佛经认为,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其上是水轮,再上是地轮。地轮之上有九山八海,须弥山就在这山海之间。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日月环绕须弥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也依须弥山层层建立。
须弥山腰有“犍陀罗山”,山外是铁围山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就是通常说的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就由四位天王护持。
须弥山顶部为“帝释天”。因为须弥山是世界最高的山和世界的中心,所以山顶的帝释天自然也就是世界最高的天,是天堂极乐之处了。
正因为须弥山的位置如此重要,所以,佛祖释迦牟尼经常在这个世界的中心处讲经说法,这就是不少寺院石窟佛都坐在“须弥座”上的原因。
9.法轮殿里瞻拜宗喀巴
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这就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我每次都进雍和宫,都要在宗喀巴的塑像前凝神端详十多分钟,看他的眼神。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生于青海塔尔寺一个藏族牧民家庭,十六岁时进藏,为求名师几乎走遍了前后藏各教派诸大寺院,拜仁达瓦等名师三十多人,三十岁前学完了显宗经典名著大论。三十一岁时写出了旷世之作《般若金珠蔓论》。此后又用多年时间学习续部密法,得到了各派的密法传承。宗喀巴大师以改革振兴佛教为使命,从教义理论上进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还从整顿戒律,整顿教风,建立学院式的寺院,加强经学正规教育,培养戒律严明、兼通显密教理的知识型僧侣队伍方面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在藏传佛教史上做出过特殊贡献的高足弟子,见于史书的就有106人,普通僧俗弟子有数十万人。喇嘛和班禅就是他的两大弟子的转世系统。
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细雕镂而成。但住在罗汉山上的五百罗汉则是由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成,布满了山间的每一个地方。浮雕上群峰叠立,石梯盘旋,宝塔矗立,真如仙境。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