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以这样玩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章 潭柘寺(2)(3)(2/2)
    泉声一直没断,也许断过,记不着了。

    此处名“猗轩亭”,亭内是巨大的汉白玉石基,雕琢出弯弯曲曲的蟠龙形水道,仔细看去,整体面貌的蟠龙,像龙头,又像虎头。水从山上流到此处,引入水道,哗哗哗地,轻快地次第流过,有些竹叶飘了下来,像天上的一点时光沉了下来,一会儿就顺水流走了。

    竹叶是来自周围的竹林,竹林来自四川的金丝竹。北京寺庙里的好多植物都是从四川移栽的,这多少让我觉得它们看着真是亲切。

    “猗轩亭”的西边一点就是方丈室,所以,在亭子里听会儿流水声,没准儿还能听到方丈室传来的诵经焚呗之音,让人心清耳明,静穆无比。

    要是在南朝,或者是东晋王羲之那波子人,他们的风雅玩法就是在这样的水道里放入带耳的酒杯,任其飘浮,止于某处,面前的人就取而饮之,一饮就要作诗,这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曲水流觞”习俗。当然,他们整体上更趋向自然,所以不会用了如此的人工雕琢水道,而是直接就在每年三月三日,聚于曲折小溪两旁,这才符合名士风流。

    王羲之正是个佛教徒,我仔细地看过他的字,也看过他的传记,某一天就突然明白了从他以后估计是几千万人模仿过他的字,可没有一人能超过的。每代都有那么多人要干同一件事,我觉得这真是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极大浪费。不知是《了凡四训》还是《颜氏家训》上看来的了,作者对王羲之居然以写字就名世感到很不以为然,他婉转地告诉后人说:此艺不必过精。从那以后,我就只见过许地山的一篇文章,提到几句说千万不要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写字这种皮毛的功夫上。

    9.忽必烈的女儿在这里出家

    在观音殿里,我随着人群涌动,也去礼拜“拜砖”。

    所谓“拜砖”,就是一个人每日里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这对“脚窝”就安放在观音殿的西边,平滑而小巧,但严肃而有深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