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有素质,有教养(12)
老李这次去的地方比较偏远,他在那个小村子里拍摄照片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帮助,带着他到处转悠,告诉他哪里有好的景点。待老李看到小男孩的家时,他有点难过,小男孩的家四壁透风,又烂又破。
老李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当时就支援了男孩一些钱,然后又张罗着同去的艺术团同行们捐款,等到款项筹足,他又带领村里人帮男孩家把房子翻修了一遍。
临走那天,老李特意去看望了一下男孩,他当时拉着男孩的手问孩子高兴不高兴。谁想,男孩的一句话让他立刻就愣在了那里。
男孩说:“房子很好,就是还缺个电视。”
“这句话没什么错,孩子家里穷,看电视得到别人家里去,但是他就这么说出来,我心里还真不是滋味。”老李对我这样说。
“那后来呢?”我问道。
“后来,我从城里给孩子寄了一台二手电视机去,但说实话,我以后也不想见他了。”老李摇着头,闷闷地喝了一口酒。
那天送走老李,我心里也有些郁闷,虽说捐资者有“施恩不图报”之心。但把施恩者当摇钱树来摇,其冷漠与结合的回馈,不能不说是对关爱之心的一种亵渎。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