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女有方(7)
后来,在朋友的网络日志中,我发现他写的一段感言:今天下午,冒着小雨,我和女儿去逛书店。我不是经常去书店,但逛书店的感觉相当好。总有一种快乐和满足从心底升起,甚至有一种神圣在弥漫。这和逛商店截然不同,有时候被爱人连拉带拽地走进商店,挤进熙熙攘攘的人潮,总是烦躁,逛不了几分钟便感觉累得要命,但是和女儿逛书店感觉很充实,很舒服,一点也不觉得累。
看了老同学的感言,我也替他高兴。很多初中生的父母喜欢领着孩子逛商店、逛超市,给孩子买吃买穿,但却很少领孩子去书店逛逛。很多父母都知道环境对孩子学习的重要,但很多父母对学习环境的理解仅仅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却忽略了一个更能让孩子爱上读书的环境——书店。俗话说“人是环境之子”,对于孩子来说,书店就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最佳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的克莱齐奥,在获奖演说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理解了对孩子来说还比较模糊的一个真理,那就是:书籍是比不动产或银行账户更珍贵的财富。”
有的父母说,我家孩子不爱去书店。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表姐家的女儿凤凤和妈妈一起逛书店,表姐规定,只允许孩子看与考试有关的书本,其他的书不能碰。这和孩子在课堂上有什么区别?本来让孩子读书就是为了扩大孩子的视野、眼界,现在人为地限制孩子的阅读,孩子的阅读爱好就被父母短视的目光、现实的功利所抹杀。
在有些父母眼里,只有课堂上的那些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或者说,孩子们一生所需要的知识,都必须从课堂上获得。因此,就把孩子都束缚在课堂上或教育部门规定的那几本书上。父母总是用学校的教材把孩子紧紧地捆住,不让孩子接触其它方面的书,不让孩子做学习以外的其它事。孩子需要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根本不可能都从老师那里全部学来,也不可能都从教育部规定的那几本教科书中学来。不要说生存智慧、学习智慧、思维智慧、情感智慧、创造智慧,就说文化知识,课本能告诉孩子多少?
更多的知识还靠孩子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和参加社会实践来获得。因此,真正负责任的父母不会限制孩子的阅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