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男孩如何管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章 适度放开孩子的手,男孩抵触“极度管制”(8)(2/2)

    允许孩子犯一些小小的错误

    今天的独生子女,大都肩负着父母的期望,承受着家长的“高标准,严要求”。许多家长都会这样自豪地夸奖自己的孩子:“我儿子干什么都很出色,长那么大都很少出错,真是少不少心。”

    孩子不犯错,尽管不能说是坏事,家长以此为荣的心理却有待商榷。让孩子听话,听话潜在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做父母的可以省心,叫上东就上东,叫去西就去西。依从表面上看来很好,却抹煞了孩子的天性,泯灭了孩子的个性。

    在课堂上,老师不允许孩子出错;在家里,父母不允许孩子出错,结果,孩子也只能尽力不出错。为了不致出错,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当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人格,首先会失去探索精神,干什么只会在固定的圈子转,当他变通,他就茫然不知所措。

    西方俗语说: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每个孩子都会面对成长的烦恼,每一个年龄段,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就像打预防针一样,孩子犯错也需要合适的年龄,一个小孩子伤害小动物,遭受过父母的训斥,长大了就不会跑到动物园去跟动物们过不去。

    在孩子小的时候,该犯的错误没有机会犯,到了不该犯错的时候,却用幼稚的行为去“补课”,那真是有些得不偿失。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常常挂在小学老师嘴边的一句话,用于表达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心情。可是,我们后来又吃惊地发现,小错误不犯的人,常常犯大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一个孩子干坏事,今天砸坏邻居的窗户,明天弄伤别人的狗,心理学叫做攻击性外显。

    解决的办法是让他承受行为的责任,去面对谴责,赔偿损失,向别人道歉。这样的好处一是摆脱自我中心,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能为所欲为。二是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体验到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三是学会协调攻击与环境的关系,慢慢把攻击行为转向积极安全的范围,如运动、竞赛等。

    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和外界相互碰撞、接受、融合的过程,可以这样说,孩子是通过错误来认识世界的。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当不允许孩子犯错误时,孩子会用各种不健康的方式作出反应:

    1.隐瞒错误,不说出真相

    当孩子害怕受到惩罚或者失去父母的爱时,他们就学会了隐瞒自己的错误。与其面对惩罚,他们宁愿隐瞒所做的事情并希望不被发现。这导致了撒谎。这种隐瞒真相的倾向渐渐发展为内心的分裂,孩子不得不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在一个世界里,他可能得到父母的宠爱,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相信如果自己的错误被发现,他将失去父母的爱。

    2.不给自己定高标准或者怕冒险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错误获得令他们羞愧的信息时,他们通常会害怕再犯错误。为了免于因犯错、失败或者让父母失望而承受痛苦的后果,他们就会谨慎行事,不再设定可能达不到的高标准,而只做那些可以预测且安全的事情。还有些孩子对羞辱信息的反应是取得更高的成就。他们不能忍受达不到期望的痛苦或让父母失望,因此会更加努力。他们可能会取得成功,却不会有幸福感。

    3.辩解或者指责他人,以此来保护自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