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男孩如何管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章 培养良好的习惯,为男孩搭起健康生活的宝塔(3)
    第七章 培养良好的习惯,为男孩搭起健康生活的宝塔(3)

    但是,大脑潜能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如果“拔苗助长”,结果只能使孩子用脑过度,甚至发生悲剧。

    不得不说,孩子真累。“少年不知愁滋味。”这句话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们了。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孩子身上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特别刻苦努力,起早贪黑,生怕落在别人后面,但是无论怎么学,成绩却上不去。不仅如此,这些孩子还会常常觉得乏力、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这一切表现就是学习疲劳。还有一部分孩子,爱玩,爱闹,平时生龙活虎,好像不太用功的样子,但是成绩却十分出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学习疲劳症”。它是指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厌学症状,其中包括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这两个方面。之所以有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孩子,并不是因为后者比前者聪明了多少,而是与人体的大脑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依靠大脑活动来实现的。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兴奋过程,一种是抑制过程。在大脑抑制过程中就会出现记忆疲劳现象。脑神经细胞之间互相联结,构成一张复杂的网络。每一种外在信息刺激,都会在这张网中形成一个兴奋点,并通过网络接受、储存、加工、传递、发放。每个兴奋点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从而使人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后者,只是把“玩”中得到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学习中罢了。奥妙的东西说白了往往很简单。一句话,大脑也是需要休息的。

    聂远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爸爸妈妈对他的期望极高。聂远也很争气,学习十分刻苦。特别是这学期,当升上初三之后,以前每晚11点睡觉的他,给自己加了码把学习时间延至十二点半。爸爸看到儿子的这种做法,虽然很心疼,但是心里却又暗暗地高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是爸爸常用来教导儿子的一句话。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离中考只有四个月的时候,聂远变得自闭起来。爸爸发现,儿子的笑声不见了。聂远自己也发现,他以前对学习产生的兴趣好像长着腿跑了。他开始讨厌做习题,但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父母的希望,却又无法不把自己终日锁在题海中。不仅如此,曾经让聂远引以为傲的记忆力,此时好像哪里失灵了,对于老师讲过的东西他变得总也记不住。聂远的心情变得差极了。碰到不会的题,他恨不得要把书撕掉。爸爸不明白,儿子到底是怎么了,人们不都常说脑袋越用越好使吗?难道自家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吗?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像聂远那种学习方法早已经让他的大脑超过了负荷。起早贪黑、埋头苦学,让大脑超过了它本来能承受的限度,使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脑涨、反应迟钝等现象。如果你不用心爱护它,它就会给你带来一系列的恶果,比如说,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忧虑、厌烦等现象。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保护好大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不宜长时间地使用大脑

    心理学研究发现,健康儿童连续用脑30分钟,血糖浓度在120毫克以上时,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连续用脑90分钟,血糖降至80毫克,大脑的功能尚正常;连续用脑120分钟,血糖降至60毫克,反应迟钝,思维力较差;连续用脑210分钟,血糖就会降至50毫克,这时便会头昏、头痛,会暂时失去工作能力。因此,不宜长时间地使用大脑。一般认为,初中生一次做功课或看书学习的连续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2.宜将不同的学习内容错开进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