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养男孩一生受用的品格(13)
有些男孩在人前表现得彬彬有礼,一不小心,却开始刻薄他人,比如他们会说“妈妈,那个男孩什么都不懂,真不会说话”;“那个阿姨长得好丑”;“李奶奶笨手笨脚,把杯子都碰洒了”。这种无礼的言语,比不用敬语更严重。做父母的,要教会孩子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我们可以问孩子:“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别人。”也要提醒孩子,常常说这种话会得罪人,没有人喜欢跟他做朋友。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这才是真正的礼貌。
教孩子文明礼貌,需要学的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应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孩子们要学习的,不只礼貌的言辞,还有礼貌的内心。
自私与妒嫉有多可怕
嫉妒心理在初中男孩中很常见,如在学习上,当看到同班同学的成绩超过了自己,心理便觉得很不舒服;在人际交往方面,当看到自己的朋友与其他同学来往密切,便会生气、怨恨;在社会评价方面,当别人获得成功得到赞扬、称颂,而自己默默无闻或是遭遇失败时,心中便会愤愤不平,充满妒意。此外,他们还会因他人的身材长相,生活条件,各种用品等比自己的强,而产生嫉妒心理。
应该说,只要是身心健康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儿嫉妒心理,并非皆为坏事,如果处理得当,则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原动力——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反之,如果自我心理调节不当,处理不好,则会引发不良竞争,惹出许多事端来。
有一个初一的男孩子,家境不是很好,这使他有点儿自卑。而和他同宿舍的一个男孩,家庭条件却非常好,亲朋好友常给他买许多衣服、食品之类。于是男孩子趁宿舍无人之机,把这位同学的衣服洒上胶水或干脆扔出窗外,为此造成了同宿舍同学间的许多误会。直到有一天,他又如法炮制时被偶尔回宿舍的同学撞见,事情才水落石出。后来这个男孩子哭着说,他只是觉得自己不如人,别人一定在背后笑他,因此才越来越嫉妒富有的同学,才会做出这种事。
经常嫉妒他人的男孩,大多性格怪癖、不思进取,朋友很少。一般来说,嫉妒心是阴暗、丑陋的,它可能会摧毁理智,泯灭良知,扭曲人格,污染灵魂。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表现出嫉妒时,家长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他控制、摆脱,并最终予以克服。
孩子的自私与嫉妒如此可怕,如果我们说这种心理是家长“培养”的,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不同意,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好呢?哪个家长会纵容孩子的坏毛病?事实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教子方式,让孩子走上了一个自爱——自私——嫉妒的怪圈。
现在十多岁的孩子,多是在父母的娇宠中长大的。有时候,甚至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种做法,将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其实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家人给予他们的爱,就像是他们生长的养分,营养不良,小树苗固然生长不好,而营养过剩,小树苗吸收消化不了,营养反而就成了一种负担。太多的爱,会导致孩子自己也跟着娇宠自己,想问题和做事情常常会以自己为中心,因而容易形成任性、自私的个性。
事实上,许多父母也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溺爱。下面是溺爱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父母一定要谨慎对待。
1.特殊待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