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堂夜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讲 修福与修慧(2/2)

    一切都是有因有缘,有因有果。不种发财的因,就结不了发财的果;不种善因,就不会有善报。平常一毛不拔,又想获得很多回报,那怎么可能呢?平常懒惰,寸草不拈,就想坐享现成,那也是不实际的。如果自己不能警惕,坐享现成就是坐消福报。一个人福报有限,培植的善因善缘有限,坐享其成就是在消耗。消耗过分了,苦就在后边。有许多人年轻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有许多人年轻时消耗过量,年老的时候衣食无着;也有的人平常不知道种善因、结善缘,到了老来孤苦零丁,没有人缘。像这样一些事情,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

    修行人既要知道参禅、打坐、念佛、修智慧,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做诸善事,培植福报,福慧双修。在因地中福慧双修,在果位上才能福慧庄严。所以修行一定是两方面——修福和修慧,在内心也是两方面——一要有大智慧,二要有大慈悲。大智慧从哪里来?从修慧中来。大慈悲从哪里来?从修福中来。一个人是不是有大慈悲大智慧,就看他知不知道努力修福修慧。

    佛法讲体,讲用。这是根据世间一切现实,众生的一切需求,社会的一切安立而施设的法门。众生的需求无非两方面——精神的和物质的;社会的安立也是这两大类——有精神文化方面的,有物质财富方面的;人员的分工也是这两方面——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也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无非都是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物质财富的创造。佛教的思想就是在于如何指导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要有慈悲心,要有培植福报的心,要知道利益一切众生。在创造精神财富方面,要有正确的观念,要有大智慧,不要陷入到背离因果的邪见深坑中去。

    佛教的理论和整个人世间的需求是完全一致的,世间法、出世间法,能够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世间法,就是要我们在世间法上不要过分执著,不要过分地悭贪不舍,要在世间法上认识到一切都是因缘所生。过分贪求,会有很多痛苦。一切从大悲心出发,从菩提心出发,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离开了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成了一个空洞的名词。出世间法是世间法的超越与提升。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实实在在,不要以为修行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功夫有把握,知见正确,再回到生活中更好地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惠及社会大众。佛法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基本问题。人的基本问题就是衣食二字。衣食解决不了,一切善法无从建立。如果佛法不在衣食问题上关心社会大众,佛法所说的修福修慧也就成了空洞的口号。

    佛法与社会、佛法与人生、佛法与世间,二而不二。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把佛法与世法对立起来。佛法与世法一对立,我们的心态马上就走到无路可走的极端中。修行不能走极端,学习佛法不能走极端,要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