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一个担心就是现在我们的这个意识教育可能还缺少足够的实践引导和理论支持,有人会错认为这是有宗教意识的“奴化教育”——别人是神,自己却是奴隶或罪人。这种认识是绝对错误的。感恩,它本身是一种高级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仅仅限于一种表面化的感谢或者一种报恩。
齐美尔在《忠诚与感激》中提到,“感恩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回报而在与意识到无法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既然恩情无法回报,就以施恩的形式将恩情传递给其他的人,形成一个“感恩之链”。有了这个“感恩之链”,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家庭。
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
给孩子们一个感恩的种子,难道他们就会将它种在心中吗?就算给孩子种上感恩的种子,感恩之树就会在孩子的心里蓬勃成长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需要给予孩子的不只是种子,更多需要照顾、看护。那就是,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感恩习惯,培养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感恩行为细节。
也许父母亲会疑问我们的孩子还小,不会有感恩的心,怎么可能知道去“感恩”?但是依照现代心理学,小孩子有着诸多我们始料不及的心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可见,对于孩子我们培养他们感恩的习惯从小做起极是关键。因此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我们有几个关键需要把握:
父母以身作则
谚语说:屋檐水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父母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对待父母的行为总是他们对待我们的榜样。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对夫妻嫌弃年迈的父母,他们做了一副箩筐,在一个深夜把父母丢弃。不想他们的小儿子偷偷地跟在他们后面,悄悄捡回了箩筐。夫妻发现后,问儿子这样做的缘由,儿子理直气壮地说:“留给你们年老的时候用呀!”这个例子,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这种行为对孩子美好的心灵的建立无疑会起到破坏作用,我们不得不在这个反面的例子下树立自己正确的示范。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