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带给孩子最大的财富(1)
“我们给予孩子们生命,但是我们同样也需要给予他们生活,”在一次关于孩子教育的讲演上一位报告人如是说。确实这是一句中肯之言,我们给予孩子生命,也影响他们一生。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会从我们对待他的态度、方式上,学习着如何对待他人,包括对待自己。
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
“我们给予孩子们生命,但是我们同样也需要给予他们生活,”在一次关于孩子教育的讲演上一位报告人如是说。确实这是一句中肯之言,我们给予孩子生命,也影响他们一生。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会从我们对待他的态度、方式上,学习着如何对待他人,包括对待自己。我们今天在他们身上所施加的东西所给予他们的教育和影响,在长大后,他们会悉数地还给我们,还给社会。所以在这个方面而言,父母是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人、任何事无法替代的。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先生一生有过35项美国博士桂冠,现在看来这非常不可思议。而胡适先生不但是学识满怀,其更加有极为优良的个性品格。先生秉性温和,对待世情“冷眼旁观”,而他的这种个性的形成,与母亲的影响有非常大的关系。
3岁时,胡适先生的父亲就病故了,母亲冯顺弟便承担起来了家里所有的责任,既需要给予孩子们母爱,更加需要严父般的管教。因此,胡适的妈妈从不溺爱孩子,当胡适犯错误时,她总会严厉地对待他,胡适回忆道,“只对我望一眼,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目光,就吓住了。”但是,胡适的母亲非常尊重孩子,“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母亲虽为乡村女子,却有着仁慈而质朴的品格。胡适父亲去世后,为了主持好一大家子,胡适的母亲非常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也不愿弄得家庭不和。由于胡适的母亲比父亲小30岁,与胡适的大嫂、二嫂年龄相仿,父亲去世后,两位嫂子很不服气,处处为难胡适的母亲,她们拿孩子出气,一边打一边故意说些尖刻的话,刺激胡适的母亲。可母亲总是装着听不见,从未说一句伤人的话。尽管处事有些“逆来顺受”,但她仍然十分坚持原则,决不接受任何对人格的侮辱。胡适的五叔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没事儿总爱在背后说一些坏话。这些话传到了胡适母亲的耳朵里,她非常生气,当面质问五叔,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胡适的母亲方才罢休。胡适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上留有母亲卑微品格的烙印。胡适后来也坦然承认,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很有关系。
我们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之下去逐渐认识世界的,他们是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学会去模仿和思考。古人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谚语也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类的言语,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只要我们和孩子在一起,不论是学习、玩耍或者其他,我们都将是一个老师。在言传身教的老师的职位上,我们需要更加的检点自己的言行,一些不该说的话以及诸些不该做的事情,我们都需要杜绝。否则孩子就会感到无从模仿、学习,从而导致他们性格发展的不健康,人格发展的偏离。所以,作为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