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方方和男孩谈性(1)
从懂事起,孩子就会对生命的产生开始感兴趣,他可能会出其不意地问一些关于孩子出生的问题,令父母不知如何解答才好。渐渐地,孩子也许就不会再问类似的问题了,那是因为孩子已经意识到父母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或者他自己在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些关于性的问题时,父母首先要弄清楚他到底想要了解什么样的信息,然后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经历,给予他最合适的答案。假如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其实他有可能只是想知道确切的地点,而不是整个生理过程。这时的孩子可能会认为,小孩是父母从商场里买回来的,或者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父母想要个小孩了,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小孩。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他就能够意识到小孩子是不会“突然”就出现的,肯定是经过一个过程而被“制造”出来的。于是,他就会对这个“制造”过程以及小孩是如何从妈妈的身体里生出来而感到好奇,在他的头脑里会产生诸多想法。这时,孩子就会将他的疑惑抛向父母。假如父母给孩子讲解生殖的生理过程,孩子或许不会完全接受并相信,因为这个答案根本不符合他的想法或不能够满足他的好奇心。假如父母既简单又正确地告诉孩子“小孩是在妈妈的肚子里面长大的”,那么孩子有可能会继续问:“妈妈到底吃了什么东西就能让肚子里长出一个小孩子来呢?”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告诉孩子:“妈妈的肚子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器官叫做子宫,小孩就是在子宫里面长大的。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就像一颗种子,然后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发芽长大。”这样来回答孩子,会使孩子从字面上就能理解父母所说的话,他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因为他知道种子发芽后就会长出植物。
昌昌今年5岁了,他是个古灵精怪的小男孩。一天,昌昌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妈妈摸了摸他的头,告诉他:“几年前,爸爸和妈妈想要个小孩子,然后就跑到了医院,在走廊里看到了你,看你长得很可爱,就悄悄地把你带回了家。”“是真的吗?”昌昌睁大眼睛问。见妈妈点了点头,昌昌就信以为真了。
有一次,昌昌感冒生病了,妈妈就带他去医院看病。这时,昌昌想到妈妈之前跟他说过,自己就是从医院里捡到的。于是,昌昌嚷嚷着要妈妈给他捡个小孩子回家。妈妈就哄骗昌昌等他病好了再来捡。昌昌趁妈妈不注意,跑到医院的走廊里,希望自己能捡个小孩子回家。可是,令昌昌失望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小孩子是躺在走廊里没人要的。
妈妈好不容易找到了昌昌,拉着他去看医生。昌昌顾不上看病,他很困惑地问妈妈:“我怎么没捡到小孩子呢?”妈妈哭笑不得,对昌昌说:“哎呀,小孩子不是捡来的,是生出来的。”昌昌更加疑惑了:“那是怎么生的呢?”妈妈告诉昌昌是从肚脐里出来的。昌昌也抠抠自己的肚脐,但是,不行啊,那里面根本没有小孩子。妈妈看见昌昌这一系列的动作,呵呵地笑了起来,随后就转移了昌昌的注意力:“快点走了,去看医生,把病看好就不再难受了。”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对“生孩子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而产生好奇心,面对儿子的提问,昌昌的妈妈含糊其辞地进行解答,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即使父母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他也能够从许多渠道获得与性有关的信息。与其这样,还不如由父母亲自与孩子谈性知识,以及时纠正孩子道听途说而来的一些谬论。假如父母从来没有跟孩子谈过性方面的问题,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吧。假如孩子没有向父母提问过有关性方面的问题,父母完全可以创造机会主动跟他谈。比如,当某位亲朋好友怀孕时,父母可以借此跟孩子说:“你有没有发现隔壁李阿姨的肚子越来越大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她的肚子里面有了一个小宝宝……”父母将话题一扯开,相信孩子就会将堆积在自己心里的疑问一并提出。如此一来,父母就很容易地找到了与孩子谈有关于性知识的机会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