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36:孩子野蛮言行粗鲁
孩子症状:言行粗鲁
融融9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最近,妈妈发现她经常说一些脏话,还会做出一些粗鲁的举动,就像个野孩子一样。
一天早晨,妈妈喊融融起床吃早饭。可是,喊了好几遍,都没有把融融喊起来。妈妈只好走到床前,半劝半拽地将她拉起来。融融半睁着眼睛,突然大喊一声:“真烦人,我不愿意起就是不愿意起!”妈评了她,可她表现出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说:“闭嘴,我不要你管!”气得妈妈直想打她。
星期天,妈妈带融融去朋友家玩。朋友的孩子和融融发生了一些小争执,她的脏话就脱口而出,并大喊让人家“滚开”,而且还咬了苹果吐在对方身上。
融融如此野蛮粗鲁,令妈妈既尴尬又气恼,为此教育过她很多次,打过也骂过,但没过多久她又开始这样了。
专家药方:避免强化孩子的野蛮行为
孩子天生喜欢模仿,而且缺乏是非观,他往往能通过电视、电影,父母、同学的言行举止等各个方面学来许多脏话、粗话和不文明的举止。因此,改变孩子的野蛮性格,不让他有打架、骂人等粗鲁行为,必须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
首先,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慎重选择影视节目,引导孩子看文明、健康的杂志、报刊等。再次,父母要关注孩子周围小伙伴的情况,为孩子选择讲文明、懂礼貌的伙伴,以减少相互“传染”粗鲁言行的机会。最后,父母应该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骂人、说脏话粗话、打架等是不文明的行为,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除此之外,父母要尽量避免强化孩子的野蛮行为。当孩子刚刚学会了某种粗鲁的言行时,父母切忌觉得有趣而哄然大笑,也尽量不要表现出过度紧张或气愤的样子,否则,孩子可能会误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很有趣或很特别的,从而重复地练习与模仿,这样就强化了他的这种不良行为。这时,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平静,对孩子的野蛮行为置之不理,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这些言行并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不再刻意地去模仿这些言行了。
妈妈调教/养: 以冷静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来引导孩子明白事理
1. 以冷静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来引导孩子明白事理
孩子性格野蛮,当他说了脏话时,父母不要显得惊慌失措,也不要气急败坏地责骂他,要以冷静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来引导孩子明白事理。千万不要在教育孩子不说脏话的同时自己却脏话连篇,甚至用脏话来制止孩子说脏话。
8岁的亚亚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发现“他奶奶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他的口头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