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神奇现象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五、令人咂舌的植物撷趣(14)(2/2)
    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大气温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很大,所以温度越高、阳光垂直照射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从空间上看,光合作用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比沙漠、冻土地带和两极强,所以,赤道地区的雷电活动比沙漠、冻土地带和两极多。从时间上看,光合作用在春夏比冬季强,午后比凌晨强,所以,春夏的雷电活动是比冬季多,午后也比凌晨多。

    虽然关于植物产生雷电的说法还没有形成定论,不过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雷电的成因还是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的,也为更进一步的利用雷电和植物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有“脉搏”的植物

    近年来,一些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树干的增长速度时,意外地发现,植物的树干也有类似于人体脉搏一张一缩的现象,而且这种植物“脉搏”还有明显的规律性。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植物也会有“脉搏”呢?

    答案是肯定的,植物也有“脉搏”。你也许会问,植物的“脉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来也并不神秘,它仅仅是植物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只不过以前

    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其实,植物学家在仔细观察之后发现,每逢晴天丽日,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植物的树干就会开始收缩,一直持续到黄昏;等到了夜间,树干才停止收缩,而是反过来开始膨胀,直到第二天早晨。但我们都知道植物的树干是不断增粗的,这是因为植物的每一次搏动,膨胀总是大于收缩,树干才可以增粗。植物这种日细夜粗的搏动,每天周而复始,就像是人的脉搏一样,所以人们称其为植物的“脉搏”。

    有趣的是,遇到下雨天,植物的树干就会停止搏动。那时候,树干不分昼夜一个劲儿地变粗,直到雨后转晴,才重新开始收缩。这也算得上是植物“脉搏”的一个“病态”特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