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8)
也许你会问,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特别长呢?
根据古生物学的发现,长颈鹿的祖先原先生活在亚洲,那里植被茂盛,气候湿润,这些地方的长颈鹿化石,与今天所见的长颈鹿相比,就真的算不上长颈鹿了。但后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这些地方成为干旱地带,牧草一天比一天稀少。个子并不高的长颈鹿为了活下去,就只能抬起头来,不断伸长脖子,努力吃到高大树木上的叶子。长颈鹿的祖先,脖子本来就有长有短,这并不是什么大的差异。但是,一旦环境变化,短脖子的长颈鹿慢慢地被淘汰,而那些长脖子的个体因为能够吃到树叶,就活了下来,而它们的优势则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和变异而不断地延续下来,直到变成今天这个动物界里的高个子。
当然,除了这种遗传学的解释之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他们指出,由于长颈鹿经常要用脖子吃树上的叶子,它就要时刻努力伸长脖长。由于经常使用的器官越用越发达,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这样经过许多代以后,长颈鹿的脖子就慢慢变长了,最后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现在世界最高的动物长颈鹿,是非洲代表性的野生动物。中国自古不产长颈鹿,明永乐十二年(公元 1414年)九月二十日,郑和手下的杨敏带回榜葛剌国(今孟加拉)新国王赛弗丁进贡的一只长颈鹿,明朝举国上下为之喧腾。因为长颈鹿的形态、习性与中国古籍中描述的麒麟太过吻合,进一步了解后更发现长颈鹿的原产地在东非一带,当地的索马里语称之为“基林”(giri),发音与麒麟非常相近,使得中国人更加确信长颈鹿就是麒麟。
蟒蛇如何吞象?
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它是形容人的贪婪永无止境,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中国古代就有蛇吞象的传说,晋朝郭璞作注的《山海经》里,就有“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的记载。
但是,蛇真的具备吞食大象的能力吗?虽然,谁也没有见过蛇吞象的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蛇吞羊、鹿、幼猪等小动物的事,却是经常发生。
1981年,有人在非洲刚果的原始森林中,亲眼目睹了蟒蛇吞食狮子的场面:一条蟒蛇将正在河边喝水的狮子拖入了水中,号称百兽之王的狮子在水中挣扎了好一会儿,水面又再度恢复了平静。只见一条头大如斗的蟒蛇慢腾腾地爬上岸来,腹部胀得很大,里面装的,不正是刚才那只狮子吗?
百兽之王的狮子尚且难以抵挡蟒蛇的进攻和吞食,那些小动物就更不是蟒蛇的对手了。1982年,在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傣族人曾经发现一条6米长的蟒蛇,以硕长的身躯把水鹿紧紧地缠绕起来,使水鹿窒息而死。最后,蟒蛇张开血盆大口,把水鹿吞进肚里。蛇身就立刻胀得粗大,蟒蛇就只能横躺在林中草地上,动弹不得。当地人就用一辆马车把蟒蛇拉回了村寨,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蟒蛇等大型蛇类还经常潜入到牛羊群中、猪圈中,将小牛羊、小猪等整个吞食,一点都不留痕迹,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