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东南非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站 马普托(Maputo)(4)
    第九站 马普托(maputo)(4)

    ★文中文                 中华会馆回归交接仪式

    中华会馆位于马普托市av. fern?o de magalh?es 83号。对于落地生根在莫桑比克多年的华侨同胞而言,2005年4月17日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莫桑比克获得独立后,曾将属于华人华侨的中华会馆收归为国有,经华人侨胞多年的呼吁以及各方面人士的努力,中华会馆在经历坎坷的30年后终于迎来了回归的喜庆日子。这一天,由莫桑比克中华协会和莫桑比克教育文化部主办的莫桑比克政府归还中华会馆交接仪式在马普托市原会馆内隆重举行。那么,关于中华会馆自身情况以及围绕其前后发生了怎样的事件,确有必要对其历史与现状进行大致回顾。笔者长住马普托市,有幸亲历了交接仪式的整个过程,通过收集的资料及多次采访华侨群体,得到的信息如下。

    1903年,移居莫桑比克马普托(独立前名为洛伦索─马贵斯lourenco marques)的华侨人数已达287人,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广东省,其中尤以木匠居多。中国人无论到了何方,总是难以割舍对祖国和故园的眷恋,于是一位叫谢三的华侨先驱人物捐献出自己的一块土地,众人集资修建了中华会馆,使之成为侨胞联谊、议事、娱乐的地方。另外,会馆内还建有一间关公祠,立有关公像,人们焚香祭拜,以寄托对家乡亲人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这位神通广大的关公爷能越洋过海,保佑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人生平安、事业发达。后来,又有许多广东人通过亲戚或同乡的关系来到马普托,华人数量不断增加,至1935年达400多人。这时,另一个问题早已显露出来,迫切需要解决,就是华侨子女的学校教育,虽然在此过程中有爱国者于中华会馆内传授一些华人子弟中华文化,又有热心教育的侨胞出面倡议组校,但囿于种种困难,华人学校的设立未能实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