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站 莫桑比克岛(Mozambique Island)(5)(2/2)
莫桑比克沿海地带和岛屿附近栖息着多种海参,中国人从食用价值方面考虑所需要的约在20一30种之间,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档有秃参、猪婆参等;中档有梅花参、乌爪、黄玉、四方刺参等;低档有赤参、乌虫、象牙、龟爪参等。这些参生长环境不同,所选择的栖息地也各不相同,有的爬行于沙土上,有的依附于海草内,有的蜷伏在淤泥中,有的生活在河流入海口处,有的附着在礁岩间,等等,真可谓是一方水土育一方参。有些参(如梅花参)含水份大,的颜色绚丽多彩,令人叹为观止;有些参(如龟爪)身长体胖,硕者体长可达1.5米,晒干缩水后仍有20多公分长,3个就可称到1公斤。海参爬行速度极慢,每小时前行几米,容易受到鱼类攻击,当它们受到天敌猎取时,常吐出内脏充当饵食,转移对方注意力。它们有再生能力,将一只参剪成几段,每段又可形成新的海参,因而繁殖能力很快很强。海参在莫国沿海地带的分布大致为:南部的伊尼亚卡岛(inhaca)产低档参,高档参个头较小;中部伊尼扬巴内海滩(inhambane)、维兰古鲁希(vilankulos)和巴扎鲁托群岛(bazaruto)出高档参;北部的纳卡拉(nacala)、彭巴(pemba)、帕尔玛(palma)等地盛产高、中、低各档次海参。它们的收购(指干货)价当时为高档在40一70美元/公斤;中档在15一35美元/公斤;低档在1一12美元/公斤。这些参被运抵香港后,通过这个国际化的商品集散地转销至中国内陆及东南亚诸国,价格受加工品质、市场供应量、季节的更替以及消费区域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较大。海参收购是一个赚大钱的行业,但它也使许多商人可望而不可即,一则因为占用的资金量极大,二则因为海参的加工技术要求高,非专业人士很难为之。同一种参,有经验的技师加工出的参体饱满圆润,价格昂贵;业外人士则加工成扁塌灰暗的次品,价格直线下滑。海参的加工流程较为复杂,技术要求十分苛刻,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工的大致过程有:1,开膛。首先将海参刨开或刺穿,清除体内的沙子,若不清理,它在晒干后将变成一包沙袋;2,腌制。放入浓盐水中腌制7一8个小时,目的为排出身体内部的水份;3,水煮。腌后的海参再用盐水火煮2一3个小时,个大者占用时间稍长,小个的占用时间较短;4,清洗。淡水清洗去盐,再用细毛刷除去体表渗出的石灰质部分;5,晒干。加工后的海参仍需仔细检查,若发现没有凝固或有水泡的个体,应将其收回进行再加工,否则,这些水泡破裂后腐烂,,因海参的主要成份为蛋白质,进而会污染整个群体。所以,任何技术上的失误均会带来非常沉痛的代价。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