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东南非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站 马辛加(Massinga)(5)(2/2)

    以上是一则流传于当地的民间传说。若干年前,manyikeni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土著村落,人们以农业耕种和牲畜饲养为生。随着东非海岸的商贸繁荣以及与内陆联系的日趋紧密,一条连接维兰古鲁希和大津巴布韦城之间的贸易线路正好经过manyikeni,并逐渐发展成阿拉伯人在萨韦河以南的非洲地区一条非常重要的商业地带。公元1200年,莫洛莫塔帕国王决定在manyikeni建造一座石头城,使之成为内陆设在离东非沿海最近的一个贸易定居点,以使内陆更多的商品输至印度洋地区。在绍纳族语言中,zimbabbabbique)。

    manyikeni石城的规模有多大? 其人口数量及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通商详情等信息,现因缺乏可信的史料并不为世人熟知。在西方殖民者到达非洲之前,非洲人部落多有自己的民族或地方语言,少有文字记载,这给后人的研究带来很大的麻烦和困难。1979年,莫桑比克政府决定在这个重要的文化遗址上建立国内首家考古博物馆─manyikeni historic museum,来自周边国家的一些考古学家和志愿者们参予了遗址的考古挖掘等工作,画家约埃?莱邦博(joel limbombo)根据考古学者的发现和分析用图画的方式展现了当时石头城内部分人文景观,遗憾的是因经费的匮乏特别是受内战的影响,此项考古工作草草收场,人们除了在遗址上订立几块招牌给出一点文字信息外,未留下任何建筑。至今,这个未能建立的manyikeni historic museum仍处在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外,人迹罕至,聊无生气,唯有散落在巴布亚树及其它杂树中间早已坍塌的城墙废墟,尚能昭示它曾有过与众不同的文明与地位。

    manyikeni石城建造后渐渐成为东西贸易线上的重要城镇。也有学者认为,在大津巴布韦衰落、莫诺莫塔帕王国兴起之时,一部分绍纳族人由津巴布韦高原上迁移至莫桑比克境内的伊尼扬巴内地区,他们仿照大津巴布韦城的模式修建此城,并成为一个独立的manyikeni酋长国。石头城的城墙呈圆形,全部由石块堆垒而成,石块之间未用任何粘接剂,城内是居民的茅草屋,城外有农场和牧地,并有专供不同地区的商人从事交易的集市和安营扎寨的露营地。从西方大津巴布韦而来的商人携带有黄金、象牙、铁器和兽皮,来自东海岸阿拉伯人的商旅队则驮有彩色的毛毯、布匹、盐巴和调味品,他们在城墙下以物物交换的简单方式,谱写了莫桑比克早期土著居民较为原始的对外贸易。

    manyikeni石城于1200年前后形成,存在500年后大约在1700年突然消亡,原因至今不详。后人推测可能出于内外两种因素,内部原因或许由大津巴布韦的分裂或莫诺莫塔帕王国的衰落所导致;外部因素大概与葡萄牙殖民者的到来所采取的军事和政治策略有关。出于某种理由,该石城最初遭到人们的遗弃,然后一场刀耕火种而引发的大火骤然将之夷为平地,开始从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