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国我的策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贰拾陆 奉劝!不要挑战老板的底线(5)(2/2)
    赵王自然知道这些事儿背后的指向,但是却没有做声。

    于是,甘罗就自己挑明,并且帮赵王分析:“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国,您是知道的;张唐到燕国,秦国也不会轻易欺负燕国。秦国与燕国相好,没有别的原因和目的,那么隐藏在背后的目的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伐赵,扩张河间的地盘而已。我甘罗为大王考虑,您不如给我五座城邑去扩展文信侯的河间封地,那样太子丹就失去了作用,必定会被遣送回燕国。一旦太子丹回燕国,那么秦国必定会跟赵国一起攻打燕国。这属于转嫁危机,大王何乐不为呢?”

    也许细心的您看出来了,这计策咋这么熟悉呢?对了,在《不要把我的许诺当成契约》里我们说过,陈轸建议楚王:“我们现在不但不能攻秦,还得给秦国一个大都市。这样也许可以联合秦国,攻打齐国,夺取齐国的土地,让齐国为大王的损失埋单。现在我们已经绝交于齐国,又要攻打秦国,这不是暗中促进他们的联合吗?”这也是转嫁危机、祸水引走之计。可惜楚王没有采纳。这次甘罗又出此计,看来燕国需要为文信侯的埋单了。

    果然,赵王当即割让了五座城邑给秦国,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山谷(燕地,今北京至张家口一带)三十六县,分给了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甘罗一举成名。甘罗回到秦国,秦王大加赞赏,说道:“你的智慧真是超出了你的年纪啊!”于是封他为上卿(战国时诸侯国最高的官职,相当于丞相),并且把原先甘茂的田宅赐给他。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就是民间津津乐道的“甘罗十二岁挂相”的故事。

    写到这里,我们再回头来分析一下甘罗处理文信侯想扩张河间封地这件事的高明之处:

    第一,在文信侯碰壁之后,甘罗对张唐进行了威逼利诱,使之愿意听从文信侯的安排,给文信侯挣回了面子,且使吕不韦心里高兴;在张唐答应去燕国之后,甘罗又跟文信侯说要去打通关节,其实是没有直说文信侯的策略也有不妥之处,他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保住了文信侯的面子。甘罗没有当着文信侯的面说:“君侯其实您的计策不妥,我有更好的办法。”那样太招摇,老板有时候喜欢顺着自己的思路且创意频出的员工。

    第二,甘罗对赵王先是问话,然后又拉拢分化,转嫁危机,使得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五座城邑,可谓无本买卖,空手套白狼,最后还从赵国的“战利品”里分得一杯羹,秦国是最大的赢家。赵国也算捞了些实惠,燕国是最大的冤大头,挨打了不说,连个人情都没送出去。这揍挨得,憋屈。要说甘罗之所以会成功,还得靠秦国的实力,实力永远是硬通货。要是秦国衰弱的话,这一切都将免谈。

    张唐和白起都犯了忌讳——挑战老板的底线。十二岁的甘罗却将一些事情处理得不着痕迹,高明至极。我们透过泛黄的历史的脊背,当深刻地看到那些“背后的故事”。读书嘛,就是要“死去活来”。算是一点心得吧,与君共勉。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