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荧光棒……)
甘罗问完了这些,随即就变脸了。男人变脸的速度比变形金刚还快,而且花样繁多。虽然此时的甘罗还是个孩子。
甘罗说道:“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怎么样?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此处与《史记》有出入,暂且这么说着)。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您却左右推辞,我恐怕刚才的《开心辞典》是您最后的开心了。阁下将不知身死何地!交下一个人需要一生的时间,而得罪一个人,恐怕几句话就够了。阁下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吧?”
张唐还以为自己的说辞天衣无缝很是华丽呢,没想到被甘罗这么一分析,简直是将要死无葬身之地,豆大的汗珠落下来砸得脚面子生疼。他沉吟了一会儿,跟甘罗说:“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一声,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上刀山,下油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于是让人准备车马盘缠,准备即日起程。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干吃豆包。十二岁的甘罗就已经洞察人性的弱点,善于威逼利诱,引导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他进行的是一种迂回论证:先把四个人进行分组,张唐与白起是一组,范雎与吕不韦是一组。张唐的功勋不如白起,显而易见;范雎的权势不如吕不韦,也是显而易见。那么,再把以前白起与范雎之间发生的事情与目前张唐与吕不韦的矛盾进行比较,结论是不言自明的。由此可见,张唐是只看到了去燕国的危险,却没有想到不去的后果。这一点上,甘罗十二岁的眼光已经成熟得有些可怕。所以千载之下,甘罗仍是让人羡慕佩服,果真是爷爷英雄孙好汉。但是甘罗并未就此满足,而是创意频出。究竟是何创意,暂且不说,因为我们有个关子需要解开:那就是白起究竟是怎么死的?他又是怎么得罪的范雎呢?
三
长平之战后,白起准备乘机灭掉赵国。这时候赵国和韩国都非常恐慌,就派苏代用重金贿赂当时的秦相应侯范雎。苏代一张巧嘴,直接指出:如果灭掉赵国,那么白起的功劳就会大得没边,职位就会在你范雎应侯之上,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可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范雎的骨子里有狭隘和嫉贤妒能的因子,就听从了苏代的建议。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亟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的一番努力可谓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还是那句话,结交一个人需要一生的时间,而得罪一个人只要几句话、几件事就够了,足够了。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结果秦军败绩连连。后来白起病愈,秦王想让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可不好打,且诸侯若援救,那里交通发达,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这时候想起我来了,你们早干屁去了?接受求和的时候怎么不想想我的感受?”白起有种报复的快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