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鄙视。
惠王有点怒了:“赶紧说,别跟我玩悬疑。老子还喜欢穿越呢。”
张仪鄙视自己的火候拿捏得不好,于是谦卑地说:“大王,那就是金光灿灿的九鼎啊,还有天下的户口图册,我们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宝鼎一出,谁与争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这才是建帝称王的大手笔、大气魄啊!某人主张讨伐的蜀国不过是鸡肋,咱们这么有身份的人去打他们,根本不可能扬名立万,再说即便占领了蜀国,也没什么利处。名声得到朝廷上去传播(那时候没有因特网,没有qq、msn等传播媒介,很惨),利益得到市场上争取(那时候也没有淘宝,很惨)。如今的周王室和三川都是诸侯争夺的制高点,大王不去争夺‘屠龙刀’,却想去要蜀国的修脚刀,这差距太大了,跟大王要建立的霸业差得太远了啊。”张仪说得慷慨激昂,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心说:“看你丫司马错上哪里去对去?”
司马错看了看惠王,惠王示意可以发表看法,司马错也冲张仪笑了笑,那意思是: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司马错近前一步:“大王,国家要富强,就得扩张疆土,军队要强大,就得人民富足,想成就霸业,就得广施恩惠。这三个条件齐备了,霸业自然而然就成了。如今咱的实际情况是国土狭小,百姓穷困,因此咱们需要从基本的入手,大王请想,那蜀国,虽然是西戎里面的大国,但是却有夏桀、商纣一样的乱政。这时候我们去征伐它,不就是灰太狼收拾喜羊羊?”——司马错先说了成就霸业的条件。
“占领它的土地,使秦国的疆土扩大,夺取它的财货,使百姓富足,虽然动用兵马却不用太费杀戮,它就会臣服。而且这样做,别人不会觉得你暴虐,也不会说你贪财,名利双收,还可以搏一个禁止暴虐、平定政乱的美名。”——司马错阐述了伐蜀的好处:低成本,高产出,而且一箭双雕,真是得了便宜卖乖。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说其实美国……不说了,继续说战国吧。
“再说,如果进攻韩国,胁迫天子,不见得有实惠,还会背上不好的名声,诸侯都虎视眈眈的地方我们去摸老虎,是很危险滴!周天子是诸侯的共主,齐国是韩与周的盟友。万一把他们都逼急眼了,齐、赵与之联合,与魏、楚讲和,九鼎给楚国,土地给魏国,大王该如何是好?综上所述,还是伐蜀万无一失。”司马错懂得中国人的规矩——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兔子急了也咬人,大家都眼巴巴看着的东西你不能先去拿,否则不是被骂就是被扁,最后是狂骂狂扁。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的“一错再错”中就深刻地分析了这个道理。看来,袁绍和董卓都没有看过《战国策》,没文化多可怕!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变通了这个例子。不过,当预期利益大到一定程度,人就会丧心病狂,失去理智的。炒股不就是绿油油(狂跌)、血淋淋(割肉)的例子嘛。
秦惠王听完司马错的话,不禁交口称赞:“爱卿真是说到寡人的心坎坎里去了,就听你的。”张仪气得直翻白眼,但是也没有办法,估计他也得回家找个锥子,跟苏秦学习一下,去书本里找点智慧了。
果然,十个月后,拿下蜀国,并入秦国版图。秦国越加强大,更加鄙视山东诸国。由此可见,目标正确是多么重要。打谁,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写到最后想起来了,攻打周朝王室好比是占领城市,而蜀国却是边远“农村”,照这样看来,历史很有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