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第十一章(2)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第十一章(2)

    在奖励的诱惑之下,小飞渐渐的拒绝做有“奖”之外的任何事情。如妈妈请小飞帮忙倒垃圾,他却理直气壮地问:“有什么奖品?”妈妈要他再一次复习功课,他又说:“没奖品我不读。”

    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安心把作业写完,或是让孩子在生活中达到某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总会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最拿手的一招就是奖励,以便让孩子达到设定的标准。另外,当孩子学习取得了好成绩,家长高兴,采用适当的方式奖励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做法很多时候会误导孩子。

    原因是:用物质奖励的方式会使孩子产生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比如把学习同物质奖励联系起来,为一件新衣服、几块钱而学习。并且物质奖励还可能导致品质上的问题,如为了获得好成绩、高分数,孩子不惜采用舞弊作假、欺骗隐瞒的方式,来得到家长的奖励。还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一次没达到家长的标准或是一旦没有考好,不能得到家长的物质奖励,心理上就失去平衡、心灰意冷、丧失信心,从而引起学习或生活上的大倒退。

    小雨的成绩非常好,每次都考进前三名,所以每次都能得到爸爸妈妈及爷爷奶奶的物资奖励。现在小雨的房间里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精美学习用品和文具,可是小雨还是每次考试后,总要爸爸妈妈给他送礼物。

    这一次,小雨看中了一个电动文具盒(其实,她已经有好几个文具盒了),还没考试时,小雨就跟爸爸妈妈说:“我这次考试如果再考第一名,你们就给我买一个电动文具盒好吗?”听了小雨的话,妈妈当时没吱声,忽然,她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就像一个考试能手,而她把考试当作一种换取东西的方式,根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她为什么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长期下去,可不是一件好事。妈妈想到这儿不免有些紧张,她决定不能再这样了,她得让小雨知道她为什么学习,非要让她摆正学习的态度不可。所以考试过后,小雨果然考了第一名,但是妈妈没有如期的去给她买电动文具盒,小雨很诧异地问妈妈:“我得了第一名,你为什么不去给我买奖品?”妈妈听了女儿的质问,轻轻地把女儿搂在怀里,一次母女间的深刻谈话开始了……

    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定下学习成绩目标,若完成就有奖励,如,答应小孩下次考试平均80分以上,就给他买个电动玩具表。这么一来,小孩会努力读书,其实孩子对学习、读书的目的并不清楚,他只是将其视为得到奖品的一种手段而已。一旦电动玩具表得到手,外在鼓励条件已经消失,努力也成为过去,因此,家长又必须准备新的奖赏条件了。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会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为了得到“奖品”实现自己的目标,其中的实现的手段与方式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很可能孩子就会出现作弊、偷改成绩单等不正当的行为。

    不当的奖赏会破坏好奇心,如:幼儿园的小孩本身就喜欢画图,不需加以引导,也会乐此不疲。若在这方面强加上“奖励制”,未必可以长久地保持住孩子对此的积极性,或许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些小朋友为了得到奖品表现得异乎寻常,但是一旦奖品到手,以后对于没奖品的画图就按自己的兴趣不热衷了;如果孩子画画没有奖品,就不会出现这些负面效应,相反,他们会按自己的兴趣持续不断兴致勃勃地又涂又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