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3 当佳肴传到面前时,要好好等待它的到来(2)
在马戏团里,有一头大象,被一根细细的绳索拴在一棵小树上,乖乖地吃草。这头大象做梦都想重返森林,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想挣脱绳子的迹象。原来,当它还是一头小象的时候,就被这条绳子拴着,那时候它拼尽全身的力气,都无法挣脱绳子。久而久之,小象知道自己是无法成功的,就放弃了努力。现在的大象,轻而易举就可以挣脱细绳,但它以为自己还是一只小象,再不愿做徒劳的努力,就此被束缚在一根原本束缚不了它的绳子上。
如同这头小象一样,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个自我意象的认定,这种自我认定是怎样形成的呢?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就是过去一切经验的总和。这就是说,自我的内容产生于关系之中,"我"和某个人发生了一件事情,从这件事情中,"我"得到了一种体验,之后"我"就将这种体验,当成了"我"的一部分。
换一种说法,首先是别人对"我"产生了看法,然后"我"接纳了别人对我的看法,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我们的孩提时代,尤其是6岁以前。
当我们还是婴孩的时候,我们自在地表达需要,自然地传达感受,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否存在着什么不足。渐渐地,我们开始受到身边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影响,并通过他们的眼睛去看待自己。
如果父母不断地否定我们,我们将会形成"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如果老师曾经斥责我们愚蠢,我们就会以为自己真的愚蠢,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我们就会认为"我不配得到爱",如果经受过物质匮乏,我们将始终沉浸在这种恐慌中。
在前面我们曾经介绍过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马尔茨的自我意象理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在这里。由于潜意识具有实现自我意象的功能,如果我们在内心设定了"我不配幸福"、"我不会富有"等等意象,潜意识就会忠实地帮你达成这种现实,但假若我们在内心设定了正面的意向,潜意识也会以同样的高效帮助我们达成梦想。
自我意象真有如此重要吗?自我意象其实就是一场时间略长的催眠。在漫长的一生中,我们不加质疑地接受别人的看法,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看法,不断地向自己灌输,自己属于哪一种人,有着多大的能耐。而催眠是在短暂的场合,由催眠师通过特殊的引导方式,使自己相信,自己有着哪些能力,可以完成什么任务。
自我意象和催眠的共同点,就是以意念影响思想和行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催眠的魔力,来了解一下自我认定这个咒语的威力有多大。
马尔茨博士介绍过这样一个催眠场景,催眠师告诉一位足球运动员,他的手"钉"在了桌子上,听完此话,足球运动员就试图举起手臂,他竭力挣扎,直到臂膀上的肌肉都鼓了起来,双手却依然无法动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