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抗挫折教育不可或缺(5)
抗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吃苦。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是因为对孩子的溺爱造成的,并且认为只要让孩子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在这样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假期会为孩子安排这样那样的训练营,暂且不说这种训练营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不会对孩子产生长久的影响,单说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吃苦训练有没有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果与孩子的身心发展不符,反而会令孩子感到了厌烦和畏惧,结果不仅达不到抗挫折教育的目的,还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抗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责打。有的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对孩子严厉训斥,甚而有的还责打孩子,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结果使孩子惶恐不安,过度焦虑,甚至精神崩溃。
抗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多经历失败。不少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挫折,让孩子多多经历失败。创造挫折情境是抗挫折教育的一种方法,诚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我们可以获得经验,可以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但是屡次地遭受失败的挫折却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因为,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孩子的不良能力无形中会得到强化和定位,慢慢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降低,更不要说提高了。
把抗挫折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就是让孩子吃苦受累,让孩子经历失败,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这与抗挫折教育的本义是相去甚远的。抗挫折教育是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有能力解决难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就是如何引导孩子在受挫时,懂得挫折与机遇并存,只要战胜了挫折,就有可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以此来培养孩子受挫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流传下来的教育方法,抗挫折教育也需要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而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吃苦受累、经历失败和批评训斥孩子。比如自尊心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我们家长就不要过多的埋怨、批评,而是要多加鼓励;又比如自卑的孩子,他们往往缺乏自信,我们家长要多加安慰,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抗挫折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们不要想当然地把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要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他们的抗挫能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