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选择与放弃——人际往来的红绿灯(9)
在别人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5.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除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利诺伊州从事律师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社论写得很棒,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6.变相“要挟”
—位幼儿园的老师是个非常热心的教右。有一天,她到附近的图书馆去,想借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籍。她询问图书馆内的管理员:“一个礼拜能否借20册书?”
图书馆的管理员告诉她:
“一个人一次只能借走柔,这是无法通融的。因为要借书的人并不只你一个人。”
这个幼儿园老师听了这些话后,很激动地说:
“我知道,那么,以后我每周都带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让他们每人都借一本。”原来很顽固的图书馆管理员,听了她的话后,突然改变了态度,取消了原来的规定。
在这件事中,最令人痛快的莫过于,当幼儿园的老师提出要让每一个幼儿来借书时,图书馆管理员就打破了要遵守规定的规则。图书馆管理员虽然知道应该遵守规定,但他又厌恶繁杂的工作,对工作不热心,所以才态度蛮横固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