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的选择与放弃——铸就做人的金字招牌(10)(2/2)
客人虽然嫌东嫌西,最后还是以一斤50元买了。
有人问小贩何以能始终面带笑容,小贩笑着说:“只有想买货的人才会指出货如何不好。如果我不接受他的意见,用几句话把他顶撞回去,他就不会成为我的顾客。”
小贩完全不在乎别人批评他的水果,并且一点也不生气,不只是修养好而已,也是对自己的水果大有信心的缘故。我们在生活中却真的不如这个小贩,平常有人说我们两句,我们就已经气在心里口难开,更不用说微笑以对了。
所以,要想做到豁达大度,就要看透一切,把一切都看做“没什么”,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你做起事来才会从容不迫。才能在慌乱时,从容自如;忧愁时,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顽强拼搏;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醉不昏,那么,你就能容天下之事,你就是豁达大度的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人的幸福是在“分享”中升值,在“给予”中升华的。
现实中难以有个人“独享”的快乐和幸福,尤其在精神生活领域里更是如此。这一点,卢梭说得很透彻:“排除他人而独享乐趣,反而使乐趣化为乌有。只有同人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要想独自一个人乐,是乐不起来的。如果我在花园周围修建的墙使它变成一块凄凉的禁地,那么花了很多的钱反而使自己失去了散步的乐趣,使我不得不到远处去散步。”假如任何快乐都不能与人共享,必然使独处的生活变得毫无趣味;只有与人共享的幸福,才让人体验到它的甜蜜、醇厚和强烈。
至于那种损人利己的人,不可能知道幸福为何物。何以见得?费罗姆这样解析说:“自私者不是过分自爱,而是爱得太少。其实,他简直痛恨自己……痛苦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对这种人来说,损人是利己的前提,他们办不到也不愿意把“自私”限制在“不损人”的范围内,其结果自然是不幸的。当年,弗兰西斯?培根也看到自私的人“最终总是没有好结果的”。他还认为:“我主张在选择官员时决不能挑这种人。一旦任用这种自私的家秋,他们就将为一己私利而牺牲与公众有关的一切,成为最无耻的贪官污吏。他们所谋取的不过是一身一家的幸福,所损害的却是整个国家和社会。”俗话有云:“点着别人的房子煮自己的一个鸡蛋。”这正是极端自私者的本性。然而可怕的是,正是这种人最容易获得主人的信任。因为为了达到利己的目的,这种人是宁愿不惜一切手法去拍马逢迎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