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基础等级不成问题时,我们就要考虑发展等级了。首先,要有足够的材料积累。如何积累材料呢?我们语文老师当时安排了一项非常好的课堂内容:课前小演讲。每一段时期,她会给我们布置一个统一的话题,让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准备材料进行演讲,提倡讲故事。这样,就给了大家一个积累材料的机会。我当时就有一个积累本,每次听到让我触动,或者耳目一新的事件时,就赶紧记下了,只记录事例本身,不记录评论。因为一个好的事例往往是立体的、多方面的,它可供发掘的往往不止这一个方面。所以,如果记住评论,很可能会限制自己的思维,拘泥于别人的评价之中。而单纯记住事件本身的好处就是,当下次作文时,我可以通盘考虑,从自己需要的角度去发掘材料,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大家都知道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它当作金科玉律来记,将其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联系,将其归入完全正面的材料范畴,那么当我们在作文时,也只会在需要正面积极论述时才会想到这句话。然而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这句话却被用在反面,出现在李梅亭代理学校训导长之后。原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因为部视学说,在牛津和剑桥,饭前饭后有教师用拉丁文祝福,高松年认为可以模仿。不过,中国不像英国,没有基督教的上帝来听下界通诉,饭前饭后没话可说。李梅亭搜索枯肠,只想出来‘一粥一饭,要思来处不易’二句,大家哗然失笑。”非常到位地反映出了李梅亭作为一个旧知识分子身上那扑鼻的酸气,强烈讽刺了他的迂腐与刻板守旧,不合时宜。
如果你没有类似的活动,那么平时看报纸杂志,都可以成为你材料积累的来源。但是,一定要注意,只要看到,只要觉得好,就一定要记录下来。报刊上得到的资料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新,时效性强。同时也传递给阅卷老师一个积极的信息,就是我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板学生,我也与时俱进,关注世界每时每刻的发展动态。毋庸置疑,一篇引经据典,充满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的文章,可以证明作者优秀的语文素养。然而,如果所有人都是司马光砸缸、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的话,阅卷老师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他甚至会怀疑你是一个喜欢掉书袋的人,喜欢以此来卖弄、炫耀自己的积累而非拥有真正强的写作能力。
其次,仅仅记录材料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注意为材料集中分类,以便自己对材料能够进行高效的记忆,并在考试作文时,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提取出最有效、最合适的材料。
如果我的建议你觉得有那么一点用处的话,我荣幸之至……最重要的,你会发现,不是作文不过如此,而是这些高考状元的作文不过如此。既然他们都不过如此了,呵呵,加油吧,其实你也可以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