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孙建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2/2)

    第一,要把立意出新建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话题作文虽然不设置审题障碍,降低了审题难度,但降低难度不等于没有难度,强调开放、创新不是不要限制和约束。不管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一些仅有的要求、限制对于考生来讲就有可能是障碍,是困难,一旦走题,60分的作文可就全砸了。尤其是目前这种“话题+限制”的作文形式更需要认真审题,准确切题,以话题为轴心行文。审题若失之毫厘,作文将谬以千里。2003年全国卷就存在着审题障碍,如果不注意审题而轻率立意,就极容易偏题。一味歌颂友情、亲情,抒写母爱、父爱,导致偏题,就是没有审清题目,只见“感情”,不管“认知”的结果。因此认真读题,破解题意,抓住话题的精髓创新立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第二,审清话题范围,收放有度。要认真分析话题,逐字逐句地阅读材料和要求,搞清题目要你写什么,怎么写。作文没有审清话题范围,因而偏离题意,即使文采再好,也不会得高分。审清话题范围还应放得开,收得拢。要善于“化大为小”,也要善于“以小见大”。不要因为话题限制了范围就束手束脚,要想到题目规定的范围内也有广阔的天地。同一题目,同一材料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路放开,主题、题材才有选择的余地。同时我们也不要妄想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篇幅内,把广阔天地的千山万水都写完写尽。其实,我们只要选择话题范围内自己观察最多、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事物就可以了。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成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就容易多了。可以写生活世态,也可以写历史人生,还可以写个人修养、个性发展等等。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行文也更容易。

    第三,要努力使立意明朗化,能够让阅卷老师一眼望穿。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高考评判作文是讲求速度的,评卷老师或许根本无暇曲径探幽,他们只能快速扫描、迅速判断,把一篇作文定位在某个等级上。因此立意的明朗化,对考场作文来说,是稳中求胜的高招。尤其是一些文学体裁的作文,更要做到叙写求曲折,立意求明朗,那种把晦涩艰深当作创新的念头万万要不得。应该知道,新颖的立意往往依托于最切题、最明朗的表述。另一方面,就考生本身而言,立意的明朗化有助于扣题行文,可以避免脱轨的失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