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兰 文体不分家 记事最重要(2)
下面,我将对高考作文的取材、立意做几点详细的阐述。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趋势
1.开放与限制并存。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基本都是话题作文,给题范围广,入题较易,给考生以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此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与偏好,选择自己拿手的文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一点有利于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便高考中涌现更多优秀的作文。但是,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考生投机取巧,想通过背一些范文就能拿到好的分数,正如上述,通过猜题来拿高分,高考作文肯定会加以一定的限制,并且可以在阅卷中有一个评分标准,也不失为公正。
2.联想≠胡编。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1999年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记得那年《科幻世界》杂志刚好在高考之前刊登过类似于记忆移植的科幻作品。于是,开始大肆鼓吹,强调该杂志的忠实读者都受益匪浅。但即使是我这样每期必看的“忠实读者”,我也不会写成科幻文章,毕竟我从来没有写过,很难把握分寸。所以,我要强调的是,这一类题目并不是要求考生都写成科幻性作文,该题的考查目的是让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找自己身边发生的相关事件,写成记叙文形式;或者是由记忆移植引发一系列思考,可以从正反两面论述,也可以侧重一面阐述自己支持(或者不支持)记忆移植。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出题者用意,生编硬造一个逻辑混乱的故事,平时积累的写作经验完全得不到发挥,高考也拿不到好分数。
3.内容更贴近生活。个性化、真实化,注重个人独特的思考与感受。这就防止考生套用写作模板,考出学生个人真实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更应该在平时把握自己的优势,在高考作文中扬长避短,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