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郭斯炀 写作之道,取决于心中的分量(2)
    郭斯炀 写作之道,取决于心中的分量(2)

    广泛大量的阅读,给我提供了众多写作范例,不知不觉影响了我的写作。我曾经很受梁晓声的影响,追求一种冷淡和在文章中交错冲突的风格,并因此尝试着编写故事,虽然一直也不敢把自己写出来的东西称之为小说。我也深深迷恋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在高三功课最紧张的时候,一个周末什么作业也没有写,把《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等等能找到的散文全部看完,几乎是立刻,我的所有文章都有了一大串用词精致、外表学术的长句。年轻人的心态总易变,各个不同的影响虽然未必都是好事,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阅读是深入而有成效的。在不断地积累和比较中,我受作者的左右逐渐减少,对不同风格的理解和吸取精华的能力却慢慢地提高了。

    中学时代的阅读,不止于吸收,逐渐地,我开始思考,自觉不自觉地在阅毕之后为一部作品加入自己的评判。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十分信任我的是非观,不再密切关注我的阅读取向。我开始接触金庸、琼瑶等过去他们限制我看的作品。我断断续续看完了金庸所有武侠小说,深为作者在真实历史与虚幻武林间驾驭情节的能力所倾倒,这是一个和过去我读过的小说全然不同的文学世界,但是体现的人性却一样深刻警醒;我也读完了包括《还珠格格》在内的几乎所有琼瑶小说,非但没有对纯情故事想入非非,反而开始说服别人琼瑶并不像老师和家长想的那样专门将单纯少女引入歧途。她的第一部作品《窗外》,其实正是江雁容从对爱情充满不切实际梦想到屈服于世俗现实这一过程的描述。将这些感想整理并记录在日记里的时候,我想我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言情和武侠,给了我一个新的文学天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