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例“抓活鱼”与“就地取材”
要想自己的文章在平时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考场中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那就得有自己特色的地方。在事例的运用上,我就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同样的论点上,比如要想论证大学生犯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马加爵案件”来做例证,这样不是说不好,而是多数人用同样的事例便不会得到高分。我通常的做法,就是信手拈来最鲜活的事例来佐证。同样是例证大学生犯罪问题,我手中当日的《法制晚报》上一则北京外国语大学女学生刺杀同学的事例就显得更鲜活。还有在事例运用上,有时还要讲究“原汁原味”、“就近原则”。在新闻学中讲到,读者最感兴趣的就是离他最近的事例。作为评卷的老师,大多生活在一个区域,如果能适时运用一些本地区都熟悉的事例也会收到好的效果,我就曾尝到过这样的甜头。
2.语言的“装潢”与文章的“热胀冷缩”
优美、精辟的语句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议论文中,可以使用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可以引用经典的名言警句;在散文中,可以使用华丽的词语等等,我并不是提倡无病呻吟似的“假、大、空”,而是提倡在适用的前提下,运用经过“装潢”的语言来增加文采,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样在处理文章长短时,要根据作文的要求,使自己的文章能做到“热胀冷缩”,但不管怎样,都将最精华的部分保留下来,撷取好的结构来表达文章整体的风采。当你把这两点处理得很好时,你的作文分又会上一个台阶了。
3.勤练笔,寻求激励的支撑点
写好作文,少不了勤练笔。写作文的水平是在平时不断的积累中提高起来的。我喜爱书法,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