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锦上添花
到这里,作文语言的大致色彩就出来了,剩下的就是精雕细琢的功夫了。
细节处理最能反映作者写作功底,千万不可小看文章的枝枝叶叶。一件完美的作品是不能有瑕疵的,作品之所以完美也是由众多的细节体现出来的。细节处理得好,往往让人拍案叫绝,为文章增色。要给文章锦上添花,这个“花”就一定要与众不同,要体现出功夫在里面。为了使文字更出色,可以合理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杜甫有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惊人,必有其独到之处。高考作文对语言的要求中特别指出“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可大大为文字增色,达到“惊人”的效果。首先说一些常用的手法。
a、巧用比拟
比喻与拟人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修辞手法中的两种,小学时的比喻“小红的脸红得像个苹果”,不少人都有印象吧。但作为高年级作文,比拟方式不能再像以前那般硬涩。比拟有很多错综复杂的种类和用法,要用得深、用得巧也是一件极不易的事,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一些大师们往往很考究它们的运用,如朱自清的《绿》中写潭水的绿:“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荷塘月色》中写夏荷的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从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等不同角度描写,抓住其特性巧设比喻,使其形象呼之欲出,鲜活可感。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比拟的诀窍:比拟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性,要其性质相近才能用来比拟,且比作的事物最好是形象鲜明,比较常见的,这样才能用来刻画所要描述的对象。如古代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贵在细腻逼真地刻画了事物的特性。比拟的另一个要点是选取特性的角度,朱自清用“歌声”来比喻“清香”,用声觉与嗅觉通感,但都突出了事物的清新、恬淡的特性。所以,我们选的角度一定是要刻画得最鲜明的角度,而找性质喻体则可以不拘细节,只要它们有共同特征,并且找一些不容易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往往能触动人思维,形成妙喻。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以美人来比山、屋,匠心独运;还有这个比喻:“我不喜欢你哭的样子,你的嘴像鲫鱼一样一扁,就把两边脸颊的肉挤上去,在眼睛下面堆成一团。”由人嘴不易想到鱼嘴,但人生气时撅嘴的样子却和鱼很神似,作者就是抓住了生气时嘴的内在特性,用鲫鱼作比喻,让人颇感意外,仔细一想却又觉得颇有道理,很有意思。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