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前的准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9我是用这样的方法考上了清华(1)(2/2)

    1.英语:从通读到精读

    复习时,首先把高中阶段的单词背得滚瓜烂熟,记住每个词的语义、词性、音标及其构成的短语。试想,连单词都掌握不了,又从何谈阅读和完形填空。对词组、重要句型、词语搭配整理,随后背下收获很好。多阅读英语短文,学会寻找关键句、关键词,初步具有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语言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培养语感。多读多练非常有用。学习英语,不少同学认为学习语言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到那些单项选择题,许多题都是有道理可言的,有它合理的解释。举个小例子,老师讲“-ing”形式与“-ed”形式的区别时,说前者用于修饰物,后者用于修饰人。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解释,好记又好用,但如果不仔细探索为什么,当我们看见“a inspiring leader”,就会有一些不必要的困惑。回想起来,我听到老师那样讲后就稍稍思考一下,得到老师说法的实质为修饰与被修饰语是主动的关系,即可以还原为一个主动句的定语从句时,用“-ing”;被动的关系时用“-ed”。老师的说法实际上是包含其中的。我觉得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点点滴滴、穷根究底式的积累,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一味尽做选择题,并不能取得高分,选择题强调的是语法,而英语的得分重点在于完形填空、阅读、写作。进行一定的阅读训练,一方面既能让你估计自身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培养语感,熟悉高考阅读文段。英文写作要求是语句通顺,要点能抓住即可。阅读的原则是通读到精读,先通读全文,掌握全文的大概意思,还有时态、人物,然后再针对问题精读,最后选择答案。短文改错考查重点主要在人称、时态和在介词上设置障碍,应该多做一些短文改错,适应各种形式的陷阱,才能迅捷地解决问题。

    2.语文:学会举一反三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时间最久的一科。从我们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触汉语,又在学校中学习了12年的语文,对语文可以说极为熟悉。但要说到熟练掌握,我们就差得远了。且不说古人要苦读十年的古汉语,单说现代汉语的许多字的音形义和一些语法知识点,要熟练掌握就很不容易。同时,语文又是所有学科中最有用的一科。因为它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才有可能学好其他的学科。因此语文是最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因为语文的学习最注重的是平时的积累,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随时留意。特别要注意的是课文上所涉及的语法现象和一些注释。虽说现在的高考试卷上很少出现课文中的原句,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考点大多仍是从课文中的知识点衍化而来的。只要能熟练掌握最基础的内容,再加上灵活的头脑能够举一反三,那么考试中的语法知识就不用害怕了。至于字词的辨义注音,这些都是死东西,只需平时多下工夫就会有所收获。最后不得不再提一下作文。作文可能是某些人最头痛的了。面对作文题,有些人可能感到无话可说,有些人又觉得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这就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抽出一段时间,每天以高考的时限做一篇文章,强迫自己在所给时间内完成题目,这样就可以训练自己应变的能力,而且文章写多了,自然就消除了畏惧的心理。文为心声,只要不再怕写文章,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了。我对语文的学习方法是这样的:平时在课堂上多注意老师的讲解,特别是留心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因为那是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学会后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多读课文,力求做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不懂之处多向老师、同学请教,以求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能应付各种题目,做到心里有数,理解每道题要考自己什么,知己知彼自然能从容对待;注重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将自己不会不熟的字词抄录在小卡片上随身携带,利用点滴时间加以复习巩固。当然这些都是平时的复习方法。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内要多注重可以马上学到手的知识,如名言名句、文化常识等。因为这样既可以起到临阵磨枪的作用,又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巩固信心,以达到最佳的临考状态。

    语文的复习因为太纷繁复杂,常让人无法下手。语文考查的是我们对母语的掌握,它的题型、内容,就我的感觉,也越来越灵活多变,主观题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语文,是门急不得的学问,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定于我们原先的基础。高三时,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地把那些知识点考题的正确率提高,如拼音、语法、标点等。这种题,不可满足于一道题的正确与否,你也不可能把这种类型的题都做完,关键是其中的知识点,要学会举一反三;阅读理解题,只要平时深入思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至于作文,我们虽不能期待高三时突飞猛进,这是需要积累的功夫,但还是有些基本的技巧如组织文章架构的方法等等可以利用,让我们不致颗粒无收。高三时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读读古诗,联想意境,也是种很有意思的享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