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前的准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9“过河者”的启示(3)
    9“过河者”的启示(3)

    英语——学习英语的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积极主动的态度,把英语看成一种鲜活的语言,而不是压力和负担。训练听说时,可以一边听磁带一边读文章,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大脑也要高速地运转,或者经常用英语思考:想到什么算什么,但切忌用汉语思维,再翻成英语。在记忆单词时,联想记忆法是很有效的。看到一个单词,首先要想到它的词性,然后找出它的衍生词,而后努力搜索它的同义词和反义词,这样不但背了很多单词,而且印象深刻。另外编顺口溜,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记忆多个定语的顺序时,你可以用“美小旧圆黄,法国木书桌”来记,即beautiful small old round yellow,french wooden desk,寓教于乐。当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知识点浩如烟海,我们还应该注重平时多积累,多联想,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大量地做模拟题,只能有限地提高分数,不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根本途径。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这样无论考题如何变化,你都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数学——数学往往是文科生的薄弱环节。但只要方法得当,短期内就会有提高。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课本,这是绝不可忽略的事情。举个例子:一位同学在高三复习数学时,在学年之初,特意抽出两个礼拜读课本,做做题,然后开列了一张清单:强项——函数(反函数)、立体几何(线向关系)……弱项——函数(映射)、三角反三角函数……清单具体涉及到了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类题目,然后就此制定了非常细致的学习计划。复习中遵循紧跟老师、面面俱到、重点突击、难点突破的策略,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最终取得了骄人的高考成绩。类于课本作用,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曾说过:“你们谁也不要小看课本,我随便找出一道题稍加改动就能考住你!”在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对定理定义的理解也就深了一层,对整个知识脉络的理解也就进了一步。其中,对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也一定不能忽视,虽然考试不考,但可以极大地帮助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有极大的铺垫作用。只有了解自己和课本,复习时才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也就不会出现“上课不听讲下课埋头做题,考试仍难有起色”的状况了。

    其次,要摆正做题和思考的关系。据我之见,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大都不是做题最多的人,而是经常向老师发问的同学。发问是思考的必然产物。高三习题浩如烟海,参考书目多如牛毛,良莠不齐。最好找一本权威性的归纳总结与能力训练并重的书,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在有限的做题中得出无限的经验,即归纳各种题型运用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只有把一本书吃透了,把各种疑难解决了,做题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第二、三轮复习才是着重训练解题技巧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