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高三的学生,在经历春节的短暂休息后,就要投入到紧张刺激而充实的冲刺阶段了。在上半学期,各科的基本知识已经完成并巩固,第一轮复习已近结束,只剩下最后一搏。但这一搏,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的同学继续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效果却不如所愿,于是在迷茫中挣扎,在挣扎中继续迷茫;有同学不堪重负,盘算着好好休息一段,再以逸待劳,一举成功,但换来的结果却是心中空虚,惴惴不安,压力反倒更重。还有,当然是少数的,放弃了最后的冲刺,自暴自弃。按照经验,这短短几个月,可以使水平相近的同学拉开差距,甚至有天壤之别!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是心态,心态的影响非常巨大。糟糕的心态,对前途过度担忧,会让你无法静心思考,导致恶性循环,直至信心丧失,无法面对挑战,功败垂成。
我在高二文理分科后,一直保持着比较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自信,成绩也一直比较稳定。3月后,卷子、习题铺天盖地而来,“山雨欲来风满楼”,许多同学慌了手脚,太多东西要做,越做越感到复习不充分,心里越没有底。此时,我也有些心神不宁,不知所措。但这种感觉很快过去——心无旁骛地学习,看到自己成绩一点点提高,起伏波动一点点变小,心态也逐渐平和稳定下来,信心也增加了。
接下来的4月、5月就有点拉锯战的味道了,几乎是泡在题缸里了,每天重复着前一天做过的事,模拟题做了一套又一套,却不见提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什么比重复更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了。坚持不下去了,我们怎样去克服呢?我不断在心里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于是豪情万丈,再接再厉。将高考视为“大任”,未免夸张,但毅力的确能助你承担“天下任”。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高考至少作为一种检测学习毅力耐力的考试,还是合格的。我们只要把高考看作一种对自己毅力的考验和磨砺,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它。题目要做,课本要翻,但要有计划,有张弛,每天不多做,但做了就要落实,就要有针对性。文理搭配,干活不累。此外,每天保持一个小时左右的体育活动,适当地分散注意力(如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夏世界杯,我看了几场重要比赛,非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总之,在最后冲刺阶段要以效率为本。学习效率要高,休息效率要高,娱乐效率也要高(连打几小时的电脑游戏,甚至通宵连打,是非常低效率的)。后面两者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得心理老师在讲座中说:“高考冲刺时的成绩是一条上升的曲线,但上升的趋势渐渐变慢,最终趋于平缓,也就迎来了高考。”我谈谈平缓期即5月的心态调整。一般来说,这时成绩已经定了型,但并不意味着你现在的成绩就可以代表高考的成绩。有的同学这时放松,成绩出现了大滑坡,高考时形同梦游,这是过度放松的一个极端。还有过度焦虑,这是另一个极端。这些同学总在想:“高考即将来临,但我还没准备好,所剩时间无几,怎么办?怎么办?”甚至还有同学会从睡梦中惊醒,以为今天就是高考,自己记错了时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方面,同学们可以询问你的老师,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去询问过来人,同学们也可以互相交流,不失为缓解焦虑的一种方法。我在当时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做题,不时也做一做模拟试题,以保持心态,但睡眠一定要保证,还要将生物钟调到最佳为好,开夜车绝对不可取。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