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你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厨房里妈妈翻炒着快出锅的菜,张可心在旁观看,本来就很狭小的空间就更挤了。
“可心,快点帮妈妈把盘子拿过来。”
“哦,好的,哪个盘子呢?”
“就拿那个中号的就好了。”
“是那个红色的盘子吗?”
“是的,快点拿过来!”
“盘子放在哪里?”
“给我就行了。”就在可心把盘子递给妈妈的时候,碰到了酱油瓶子,酱油洒得满地都是。
“你说你,这么大一个姑娘了,还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原本是想帮妈妈的忙,没想到反倒是给妈妈添了麻烦。可心此时心情一定很沮丧。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现,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大人所做的事情,如果事情做好了,不仅会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更是会增加自己做事的信心。
可心就是这样的,她在一旁看妈妈做菜,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帮妈妈的忙呀,但,不幸的是她不但没有帮上忙,反倒是让妈妈更加麻烦了。
妈妈随口说了一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实是就这一件事情发表的意见。但是当可心听到这样的评价时,她会认为是就此事而言呢?还是说自己在妈妈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呢?
显然,孩子会觉得在妈妈的眼里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因为一件事,就完全否定孩子,把孩子划定在不能成事的范围内,这是极不科学的。孩子总是从父母的口中了解到自己的形象,以便给自己定性。他们相信父母所说的话,当我们说他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时候,他们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真的做不成任何事情。一旦这种观点在孩子们脑里形成了,那他们就会渐渐变得软弱无能、缺乏自信。
孩子做错事了,我们不管他是哪个环节,哪个方向出了问题,适当的批评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和赞美艺术一样,批评也是一种艺术。你可以批评他的行为但是你不可以否定他这个人。如果是这件事做错了,我们得分析出哪些地方的错,然后就具体的错误来给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而不是一棍子把人打死,把孩子的所有都否定了。
况且,我们之前多次说过,不可以随意地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这些不好的、有损孩子积极性的、伤自尊的标签更不应该随意乱贴。我相信没有一位家长是希望孩子成为真正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那么,为什么你还要给孩子传输这样的观念,让孩子失去信心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