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习力:让孩子登上知识高峰的阶梯(5)
讲故事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发现其注意力不集中,要分析原因,随时调整策略。年纪小的孩子,要选择比较简短的故事,一个故事不要超过五分钟。如果因为讲述时间过长,就赶紧结束。若故事太长,一时无法结束,可选择有悬念的情节处暂停,以激发孩子下次再听的兴趣。如果有其他原因分散了注意力,可利用音调的高低变化,或稍加停顿,给他一个听觉上的刺激,从而引起他新的注意。
讲述过程中可向孩子发问,给他发表意见的机会,提高他听故事的积极性。
下面,我们可以告诉家长们一些讲述故事的绝招,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参与进来,并能更积极地调动孩子的想像力。
(1)布置任务法
讲故事之前交给孩子一些任务,比如:记住故事的主人公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故事的情节等等。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听故事,可以把孩子注意力集中起来,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力。
(2)设疑问法
结合故事内容巧设问题,可以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孩子动脑筋思考。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难的,孩子容易失去兴趣。
(3)鼓励提问法
问题是发展思维的起点。对孩子的好问应加以鼓励,并引导孩子从故事中找出答案。如果故事里没有答案,则可让孩子通过思考、查找资料、做实验等方法来自行寻找。
(4)重复法
要求孩子听完故事之后,再进行复述,既可增强记忆力,又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对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
(5)表演法
把听过的故事通过肢体动作、语言、道具等表演出来,可以使孩子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也可帮助他们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